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司司长赫曼(右)和世界卫生组织非典型肺炎项目负责人罗迪耶(左)在新闻发布会上。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在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东南亚地区爆发,并迅速向外蔓延。世界卫生组织4月11日宣布,截止当日,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共有2781人感染,111人死亡,死亡率为4%。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启动全球重大疫情警报系统,向全球发出非典型肺炎疫情警报。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加,国际旅行方式越来越简便、快捷,病毒传染的速度大大加快,可在十小时内传遍全球。正因如此,非典型肺炎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并对一些大型国际活动产生影响,给交通、旅游业和地区经济带来一定冲击。4月3日瑞士巴塞尔和苏黎世举办的世界钟表展将一批香港展商拒之门外,引起参展商的抗议。一些在亚洲国家召开的国际会议和重要活动被迫推迟或延期举行。欧美一些国家在机场、码头设立卫生检疫站,要求从疫情国家和地区返回人员出现“症状”后马上进行检查。少数国家甚至要求到疫区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返回本国后进行10天的全封闭隔离。一时间,人们谈“非典”色变。有些人甚至将非典型肺炎与艾滋病、疯牛病和埃伯拉出血热相提并论。
作为21世纪首次出现的影响面广、传染性强的流行病,非典型肺炎爆发伊始在某些地区产生一定的恐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专家研究后发现,同我们已经熟悉的其它疾病相比,非典型肺炎的治愈率达80%以上。以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儿童疾病的统计报告为例:每年500多万儿童死于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疟疾每年至少造成100万儿童死亡、2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急性呼吸道感染、68.5万15岁以下的青少年死于各类事故。可见,非典型肺炎并非人们起先想象的那么可怕。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还发现,一些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非典”患者实际上是感冒患者,这种情况在德意法英加美等国都存在。
尽管如此,世界卫生组织还是非常关注非典型肺炎的发展,成立了专门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处增加了医学专家协调员,每周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从传染病学角度向新闻界介绍疫情的发展现状。此外,还成立了专家小组,随时向疫区提供技术和医疗援助,配合疫区国家共同防止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包括中国在内的疫情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隔离、治疗、消毒和预防等应对措施。分散在世界各国的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实验室与疫情国家共同研究,互通信息和研究成果,全球携手,将“非典”传播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死亡率降到最低。作为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现较早的国家,中国各级卫生部门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防治非典型肺炎取得阶段性成果。
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司司长赫曼表示,该组织专家抵华后,与中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他对中国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积极抢救患者的奉献精神表示赞赏。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广东的发病率正在减少。
世界卫生组织非典型肺炎项目负责人罗迪耶表示,非典型性肺炎的死亡率只有4%,与死亡率达50%-70%的埃伯拉出血热无法相提并论,因此,不必惊慌失措。有些国家受到感染的病人已经基本痊愈。现在,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染已基本控制在一定的国家和一定的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感染非典型肺炎病例自3月中旬发布“全球警报”以来已明显减少。
据最新消息,全球合作研究非典型肺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已分离出冠状病毒并破解出病毒基因密码的部分排列。这将有助于研制预防病毒的抗体及疫苗。不过,专家们指出,对一种新型病毒的研究不会一蹴而就。在“非典”疫苗面世之前,预防控制仍是关键问题。
目前,医学界对非典型肺炎病源体及其传染方式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从前一阶段的“非典”病例来看,病毒潜伏期在10天左右,初期没有特殊症状,因而增加了传染的机率。一名传染病专家曾感叹,我们在苦心研究预防传染病疫苗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许多简单易行却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经常用肥皂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
此次非典型肺炎从爆发到基本得到控制历时三个多月,一方面说明有关国家和地区卫生防疫部门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昭示了国际合作的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全球合作和各国自身的努力,人类一定会战胜非典型肺炎,送瘟神的日子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