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当阿尔卑斯山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的自然条件随着经济增长而趋于恶化的时候,恩格斯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如今身临缺水的北京,连连遭受沙尘暴侵扰的时候,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恩格斯的警告。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沙土化土地面积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6%,而且目前沙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张,每年造成经济损失540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不小,取得的成绩也很显著。但是生态环境仍呈恶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沙化面积平均每年扩张数量是1560平方公里,80年代增长到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则高达2460平方公里,尽管城乡增加绿地的举措逐年加强,但是绿化的速度仍然远远赶不上沙化的蔓延。荒漠化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的急功近利。诸如发菜热,甘草热,雪莲热,虫草热以及中药材“防风”热一波接一波地将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引向呼伦贝尔大草原,开始野蛮的生态破坏活动;大面积的毁林毁草的垦荒,使得耕地水土流失,沙漠碱化,数量锐减,造成“一年垦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所有生命和非生命存在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互相依存,互为发展演进的条件,共同组成承载人类文明大厦基石的生态系统,决定物质从而决定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长期稳定发展最深厚的基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不能无止境地任意掠夺,而需要精心给以保护和照拂,创造和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平衡的环境;资源又是有限的,有些可以再生,用资金购买,用技术替代,但有的不行。在所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中,土地和水源是最重要的两种,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耕地危机和水危机,已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
人类应当具有博爱万物,厚德载物的大地情怀,与人为善、关爱同类,同时也与其他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为善,善待所有生命存在。正确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博爱万物,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是人类伦理理念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谋求自身福祉的不懈追求。我们要为此而努力,并永远记住这样的话:“大地并不属于人,人属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