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与我们息息相关”,是今年4月26日——第三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它强调知识产权在获得商业成功和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两部分,版权保护涉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教育科研以及包括网络服务、计算机软件在内的信息产业等众多领域。3年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5届成员国大会通过了由我国和阿尔及利亚共同提出的关于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议案,并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生效日期即每年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随着版权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日益增加,各国都加大了对版权的法律保护,甚至把版权保护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武器。在发达国家,版权产业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至5%。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版权产业正在形成并迅速发展,一些行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强劲的后发优势。以图书出版业为例,1992年,我国图书发行金额为100.7亿元,到2001年则增长到408.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5%,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速的2.4倍;软件产业1992年的产值为43.7亿元,2002年已增长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38%,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速的4倍。这些数字表明,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信息软件等相关版权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实行现代版权保护制度的时间还不长,版权产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下一步的健康发展,还有赖于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措施。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沈仁干不久前在全国版权局长会议上提出,今后版权保护的重点要转向促进产业发展。他要求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树立以版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的观念,把潜在的版权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增强和提高我国的这一“软国力”,实现版权保护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的良性互动。在这方面,各地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福建省德化县运用版权保护手段,促进了当地陶瓷业的健康发展;江苏省南通市通过版权保护,规范了志浩花布市场经营秩序;四川省以及成都市把版权保护示范点和工作站引入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促进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这些省市的经验证明,版权保护工作只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版权产业第一线,就能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促进产业发展,繁荣一方经济。保护版权就是保护民族创新精神,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