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广东省疾控中心平时是个并不起眼的单位。而现在,正是这个疾控中心,在广东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充当了指挥、参谋、技术指导等重要角色。
2003年1月2日,河源市人民医院报告收治了2例重症肺炎感染病人,8名医务人员随即先后发病……广东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邓峰接到报告后,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宗带神秘色彩的疫情,来势凶猛,不可小视。虽然出差在外,但他立即命令属下的3位专家奔赴河源市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和采样检测。他们连夜调查并于第二天清晨写出调查报告,向中心及广东省卫生厅领导作了汇报。
2003年1月中旬,中山市疫情告急,该中心副主任林锦炎亲自带了一支专家队伍,前往中山市各家医院及时对病人进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随后于1月21日夜又陪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再赴中山市。他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与紧迫。1月21日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体通宵达旦地参预起草了《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的通知》,迅速上报广东省卫生厅,省卫生厅于1月23日下发了《关于印发省专家组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的通知》的2号文,将非典型肺炎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印发全省,吹响了全省抗击非典的号角,及时让全省处于迷惘甚至措手不及的广大医务人员知晓,为抢救更多的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经验。
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这次非典流行致病的病原体是什么?查找非典元凶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广东省疾控中心身上。为此,该中心微生物检验所41名工作人员,不分昼夜,把一切能用上的技术手段全用上,加班加点地从各个方面入手开展病原学检测。
要想检测出致病的病原体,首先要采集到合格的检测样品,采样的时间最好是病人的急性发病期,或者在病人死后不久。而非典病人发病的急性期传染性最强,采集病人咽拭子和痰液时,要与病人近距离、面对面,引导病人张口发“啊”声,采样人将棉签拭子伸进病人的咽喉擦拭;引导病人咳嗽,守候在其身旁等候他将痰液吐出并装进容皿。采样,尸检,稍微不慎,就会被传染。
农历除夕,微检所柯昌文得知顺德市一例病人死亡,顾不得中国几千年来的忌讳,顾不上亲人的埋怨,会同梁文佳医生一道,赶到太平间,进行了样品采集。他们在这具尸体上采集的样品,为后来检测病原体提供了难得的实验材料。就这样,截至5月7日,微检所的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先后收集了覆盖全省疫情发生所在地病人、密切接触者、可疑动物的各种样品3104份,平均每人在濒临高危中采集样品50次以上。
样品采集只是寻找元凶的第一步,更艰难细致的工作主要是在实验室里完成。早在2003年2月份,该中心就排除了肺炭疽、肺鼠疫、出血热、钩体病、军团病等传染病。但真正元凶还是渺无踪影。为此,微检所按照科学实验方法,在战术上采用了“广泛大包围”,从2月份开始,该所夜以继日地开展实验,当中又排除了“病原体是衣原体”的“权威”结论。在副所长黄吉城的指导下,该所41位医务人员连续作战,从2月份开始至4月18日止,该所每天加班加点不停顿地进行检测实验,在最短的时间里印证了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冠状病毒这个世界公认的结论。
如何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尽快彻底控制疫情、消灭疾病,是当前该中心的第一重任。为此,该中心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防治措施。
以千方百计防止医务人员感染为例。2月中旬,收治非典型肺炎的中山二院院内感染最高,中山二院主动向广东省卫生厅提出要求,希望给予技术指导,寻找原因。中心副主任林锦炎亲自带队,对该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的专科病房和ICU等场所的院内控制和消毒隔离情况进行了检查,提出了11项整改意见。随后,该中心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又对其它疫情最为严重的广州市各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疗单位加强检查和指导。
我们从广东省医务人员感染非典人数的急剧降低,就可发现该中心的巨大奉献:从2003年2月份最高峰的197例,到3月份的58例,到4月份中旬的35例,再到近1个月来医务人员零感染,这个趋势说明医务人员感染该病已基本得到控制,广东省疾控中心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考察该中心后,对该中心疫情监测系统、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摸索出的非典传播基本规律、控制疫情的有效办法,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