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牺牲自己 救护别人

2003-05-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姜保国本报记者 范又 我有话说

5月13日,为抢救非典患者不幸染病的北京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丁秀兰不幸去世。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诊科无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而丁秀兰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线最前沿的人。

“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一贯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作为医生,她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急诊科所有工作人员的眼里,丁秀兰总是那样和蔼可亲,工作一丝不苟,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得对得起病人”。在她所负责的急诊重症监护室,面对每一位病人,她无论再忙都要亲自询问病史、查体,安排就诊的相关事宜。对经济上有困难的病人,她总是想方设法地给予帮助,有时甚至掏出自己的钱。一次为了使一位外地来京的重症病人尽快得到诊治,减少病人在京的花费,丁秀兰亲自推着轮椅送病人去放射科照胸片,并亲自组织全院会诊,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了诊断,得到了及时救治。

四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丁大夫仍没有脱下白大褂,而是急匆匆地奔向急诊监护病房,那里躺着六名发着高烧的急诊科的护士。平时在丁秀兰眼里她们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她们的病就像钢针刺痛了她的心。丁秀兰仔细地为她们一个个地查体,细致到连每个人的眼睑和咽部都要认真地检查一遍。不久,她也病倒了。不惑的年纪,加上长时间的劳累,使她的病情发展很快,持续的高热和浑身酸痛乏力折磨得她寝食难安。一个熟知丁大夫的人说,“丁大夫生病令人痛心,她心里想的都是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

作为支部书记,她是春雨,滋人润物细无声

丁秀兰197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她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娴熟的专业技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忠实履行着一个医务人员的崇高职责。

急诊科有100多名工作人员,还有几十人的进修医师,每天的急诊量在300人次左右,重病人多。丁秀兰常对科里的党员说:“你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带头……就应该对病人好。”作为科室骨干,丁秀兰总是认真地工作,从无怨言,哪里需要哪里就出现她的身影。

作为支部书记,她把支部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计划、有落实,并善于把支部工作和科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她带领支部一班人将党务工作和职工文化生活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同时,着重加强年轻人的培养,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团支部开展各种“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活动,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急诊科团支部被评为2001—2002年度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和医学部青年文明号双重荣誉并连续两次被评为医学部优秀团支部。

她关心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每当遇到难处,大家也愿意向她倾诉,她总是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沟通,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做好思想工作。急诊科的进修医生多,一些医生的家在外地,丁秀兰更是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大家的眼里她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老大姐。今年大年三十,丁主任把不能回家的医生请到了自己的家中,为大家包饺子,做年夜饭,使大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除夕。

为了使急救常识在群众中普及,丁秀兰组织支部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海淀社区为社区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培训急救常识,受到社区领导和医护人员的赞扬。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作为病人,她还是医生,代表医生的圣洁和荣誉

躺在病床上的丁大夫依然不肯闲下来。她时刻未忘自己是一名医务人员,不失时机地与前来查房的SARS疾病诊疗专家探讨病历,详细地将自己的患病感受、病情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她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出院以后我还要好好研究。”

在疾病面前,丁大夫依然像往常那样,镇定而平静,处变而不惊,她以一个高年资医生特有的高度责任感和宽阔的胸怀,依然维护着医生的圣洁和荣誉。她躺在病床上,不能医治病人的身体,就尽力安抚宽慰病友们那一颗颗被病魔痛苦折磨的心。有的年轻病友病情加重,心情烦躁,丁大夫举着输液瓶子挨到她的床前,用长者特有的关怀安慰她,指导她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使她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有一次,丁大夫打电话让爱人给她包些饺子送过来,当饺子送来后,丁大夫却不吃也不碰,而是让护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饺子分成几份,送给同病区的几个病重的年轻人吃。当护士问她为什么不吃时,她无力地笑笑说:“就是给她们包的,替我转告她们,一定要好好吃饭,病才会好得快。”

在病房里,丁大夫总是“批评”护士们进她房间巡视次数太多,每次护士进她的房间时,她总是不停地“撵”她们:“快出去吧,别传染你们!”为了减轻护士的辛苦,她竟夜间不睡觉,自己盯着输液,任凭护士们怎么劝她,她总是固执地说:“你们不能太劳累,不然会抵抗力下降,我反正晚上也睡不着,无所谓的。”在她这个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一提起丁秀兰,眼圈都是红红的。

面对可怕的SARS,她镇静自若,从容不迫,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在“人道、博爱、奉献”这面旗帜下,丁秀兰像不断吐丝的春蚕,像熊熊燃烧的蜡烛,在为别人无私付出的同时,也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信任与敬重。她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她是人民医院的骄傲,是医务界的骄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