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枪店里陈列的机关枪
5月29日,在马尼拉的外国记协例会上,履任一年有余的日本驻菲大使在记者追问之下,抒发了一番真心感受。大体意思是,他和很多日本投资者一样,感觉在马尼拉很缺乏安全感,甚至终日生活在恐惧中。我们和绝大多数在场的外国记者都认为大使先生说的是大实话,尽管多少带些夸张的成分。翻开报纸,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绑架以及恶性伤害之类的消息充斥其间。造成这一切的重要原因,与此间恼人的枪文化和枪支泛滥问题密不可分。
在菲律宾有过几年生活经历的人,都有一种感觉,这个国家的民众不排斥枪,对枪缺乏应有的恐惧感。军警和政府部门暂且不论,街头大大小小的银行、商场,乃至社区的警卫们都或肩扛,或腰别,或手端着长短各异、子弹上膛的各类枪支。在一家银行,记者甚至见过一支二战时鬼子用的“三八大盖”。问杀伤力如何,警卫点头怪笑。可以取人性命的枪,在这里完全没有其危险性、特殊性和神秘性色彩。仿佛开店营业的必备摆设,又似拿在别人手中自己大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普通物件。
公开拥有或持有各类枪械,或者带着配有武器的武装保镖,在菲律宾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持枪者的理由也够充分:治安状况不好,没有起码的人身安全感。值得关注的是,在人们眼中,其强悍、有声望和有地位的象征性意义,已经远远超过所带来的安全感。连当地媒体都曾不得不承认,这是意识上的一种落后。
外部环境的诱惑和影响,加之影视网络的过分渲染,不光对成年人,也对仍处在认知社会和自身成熟过程中的各年龄段孩子们,正确认识枪支的作用和危害形成了不小障碍,并起了很坏的负面导向作用。资料显示,在菲律宾,非法拥有枪支的青少年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去年就发生了一起一位知名参议员未成年的儿子,在自家豪宅里和两个伙伴“实弹试枪”的案件。他们玩弄的AK-47自动步枪的巨响惊动了邻居,报告了警察,此事才得以曝光。由于没有伤人,该案不了了之。
根据菲律宾法律,凡年满18岁,健康、无吸毒史和犯罪前科的男女公民,都可以依法向国防部提出持枪申请,然后通过合法途径在各大商场购买。看来,得到并拥有一支枪,比考取汽车驾照还省事。日前我们采访马尼拉罗宾森大商场的一家枪店时发现,在这里搞一支枪比想象的还要容易。
本,今年三十出头,在枪店工作快十年了。开始以为我们是顾客,先介绍说美国枪和意大利枪最受欢迎,最便宜的9000比索(合1500元人民币),贵的就多了。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店里代办持枪证,要是买韩国大宇公司出产的那挺机枪,免费赠证。
后来我们亮出外国记者身份,希望采访一下。本还忙不迭地推销说,真想要枪也没问题,他一定帮忙,而且保证货真价实、价格优惠。本说,枪店的生意一般,每月能卖出几十把。因为,大多数人嫌登记和每年报税太麻烦,还有个别人出于不显山露水的考虑,所以看枪的为主,真正的买主反而不多。尽管本指着店门口“好人佩好枪”的大幅广告说,他们只做合法生意,但我们很清楚其合法外衣下,还是有“好商量”的灵活性的。
菲律宾私枪到底有多少?颇有讽刺意味的一个事实是,就连政府有关官员也搞不清。早先,在马尼拉曾召开过一个“履行联合国小型和轻型武器行动方案地区研讨会”。一名与会菲官员承认,全菲“应该有25万至200万支非法小型武器”。难以或者说无法给出更精确数字的原因是这些枪械均未登记。让记者和与会者大吃一惊的是,参加会议的加拿大国防部长戴维反倒给出一个可信度更高的答案。他说:“在菲律宾有77.5万支合法登记的武器,同时警方内部估计还约有200万流散在民间的各式非法武器。”
当被要求对此发表评论时,菲前内政部长科普斯承认说,这个估计是对的,上述武器在上世纪90年代该国发生的多次大冲突中曾使用过,并夺去了数万条生命。他特别指出,由于军警薪金捉襟见肘,再加上内部管理松散,这部分非法外流的枪成为黑市的主力。民间私人武装和各式各样保安公司的存在,使得非法枪支源头复杂,隐患巨大。
本告诉我们,他店里每年的销售旺季是在圣诞前后,一是“圣诞打折”,再者“人们心情好”。
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李志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