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伊拉克谎言”的代价

世事评说
2003-07-04 来源:光明日报 石河 我有话说

最近有一则新闻引人注目:芬兰第一位女总理在上台仅仅63天后就被迫黯然辞职,原因是她在竞选总理职务时撒了一个“伊拉克谎言”,说自己的竞争者“支持美国对伊动武,违背了芬兰奉行的中立原则”,借以击败了对手。然而,总理位子还没有坐热,政治对手就将事实揭露了出来。原来,她用来击败对手的谈话材料,并不是别人主动送给她的,而是她通过“花言巧语”搞到手的。真相一出,社会舆论大哗,她也只好主动下台了。

无独有偶。在美国,有关“伊拉克谎言”的争吵更是甚嚣尘上。美国人喜欢将重大的政治丑闻说成什么什么“门”,这“门”的概念最早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正是“水门事件”揭露出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说了谎言,导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于是,后来好像凡是涉及美国总统的丑闻均安上一个“门”字。比如里根时代的“伊朗门”事件,克林顿时代的“莱温斯基门”事件,以及现在小布什的“伊拉克门”事件。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两个多月,然而,布什政府却在这个“得意洋洋”的胜利上陷入了困境。因为布什政府发动对伊战争的两个借口:断言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断言萨达姆政权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有联系,却一个也没有得到证实。尽管美国的特工人员已经将伊拉克像梳头发一样梳了几遍,没有发现任何“真家伙”,至于萨达姆与“基地”组织的联系,美国人也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材料。现在美国的媒体,包括国际舆论已经强烈质疑,在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上,布什政府是否误导和欺骗了美国及国际社会。

由《今日美国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美国舆论研究所(盖洛普)在6月27日至29日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只有56%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在伊拉克进行的这场战争是值得的,而今年4月份这一比例为73%。与此同时,约55%的美国人相信美军最终能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3月份对伊战争打响时这一比例为84%。

从舆论的质疑到民意调查的反弹,美国民主党等在野党已经开始向布什共和党政府发难,认为“骗人的官方声明、欺骗以及纯粹的谎言对于共和党的白宫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要求美国国会对布什政府进行调查,看看是否“用谎言欺骗了美国人民,发起了一场不应该的战争。”

尽管布什政府仍然口气很硬地说,发现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萨达姆与“基地“组织的联系只是“时间的问题”,“萨达姆的生化武器已经在战争爆发前销毁了”等等,但是,只要布什政府一天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证明上述两个断言,这个“伊拉克谎言”就是一颗悬在布什头上的炸弹。2004年是美国大选年,如何破解“伊拉克谎言”,对布什政府来说将是一道难过的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