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跟踪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少高校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有的每学期一次)。可是,这原本是为学生健康着想的做法,往往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同。原因何在,笔者为此在一些高校进行了调查。
日前,某高校大三女生陈某向笔者抱怨说,明天晚上学校又要进行例行体检了。对此,许多同学颇有微词,但又很是无奈,一想到学校“医院”(其实只相当于一般的诊所)那简陋的设备、医生冰冷的面孔,尤其是要在医生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就觉得十分委屈。对于体检的内容和设备,不少男生已经见怪不怪,甚至表现得漠不关心。但在女生中,则普遍表示难以接受。
某高校大四学生小黄说,刚进大一的时候,学校就对新生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患有不能录取的病症,同时,与公费医疗挂钩,体检没通过者不核发《公费医疗证》。此后三年间,学校的医疗制度改革了三次,原本的“公费医疗”越来越看不见影子,但例行体检仍照常进行。大三大四的同学时间比较紧,就安排在晚上。
在这所高校,笔者在一栋挂着“某某大学医院”的两层小楼前看到,许多学生在门外排起长队,等候体检。走进医院的“视力科”,一间约12平方米的小屋内,摆着几张课桌,外加几副简单的器械,左墙角在测量身高、体重,右墙角在检查视力,屋中间即成了“牙科”,一位同学正张着嘴让医生检查。
刚刚体检完毕的学生小林告诉笔者,他们对这样的体检已经厌烦了。同学们本来希望通过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孰料,医生检测的全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简单项目,诸如身高体重、腰围、胸围、视力等等,极少涉及内科。这次体检,唯一比较“深入”的是检测了一下血压。有的同学很想验一验血型,却被医生告知“因为设备不够,暂时不能化验”。时近下班时间,很多还没有体检的同学,干脆就把体检表交给医生,请其随意填写了事。而这种“走过场”式的体检,医院还向每人收了10元钱,相当于在校外测量此类项目近20项的收费。
从现行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可以看出,一些高校内只属于一般诊所的所谓“医院”,却打着医院的旗号,对学生进行形式化的身体检测,笔者在此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医疗机构的管理,完善有关法律与制度,还例行体检的积极意义,不要再让学生谈体检生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