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是曾创造了被毛泽东誉为“第一等工作”的苏区模范县。“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七十年前的这首《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兴国山歌,唱遍了革命根据地,也唱到了现在。兴国县的干部追寻着苏区精神,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在新时期继续创造第一等工作。
在兴国,小小的一个快餐盘子,却成了干部转变作风、改变形象的主要“道具”,并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干部下乡是常事,但吃饭却是“费思量”的麻烦事。乡里的党政一把手在想:上一级的干部下来了,总得好好招待。此时,老百姓又在想什么?“干部就是有口福,吃喝一餐就是几百元,我们一年的收成几餐就没了。如今的干部,唉!”
这一声声叹息,直刺得县领导心痛。转变干部作风,改变干部形象,就从这吃饭问题抓起。县委、县政府迅速形成了共识。如何做到治标治本同步?县委书记赖联明想到了城里司空见惯的快餐盘子,以盘子限定菜量和金额,把吃喝风刹下去。于是,县党风廉政办统一购买了600只快餐盘子,分发到每个乡镇。同时还统一印制餐券,并盖上廉政办的大印,餐券由各乡镇和机关单位统一到县廉政办购买,谁消费谁签字,还要单位或农户盖上大印证明。县廉政办卖出多少餐券,还要如数收回。各乡镇建立了来客登记制,每月和收到的餐券对账,做到收支平衡,才能向县廉政办交账。干部下乡、下村凭餐券用餐,没有餐券,就没有饭吃。3年来,全县乡镇招待费大幅下降,每年节省招待费近千万元。老百姓说,干部交餐券,吃派饭,办实事,这样的干部我们欢迎。
“客商就是上帝,服务是我天职”。这是兴国县近年招商引资的“法宝”。
在兴国,上至县领导,下至各级干部,只要和外商接触就是以“勤务员”的形象出现。变“你必须做什么”为“你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竭力给外商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办事效率高的良好环境。兴国县委、县政府每月要召开一次外商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每季召开一次调度会,及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对所有来兴国投资兴业的外商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支服务队伍、一套服务措施、一抓到底不出成效不撒手的“五个一”跟踪问效工程,各级领导及部门主动介入,使每一位客商有忧不用愁,有难不用急。现在,就连投资者有个头痛脑热,县里的干部也上门嘘寒问暖。浙江客商余益忠去年初准备投资300万元办厂,相中了一块土地,但这里有不少坟墓,而其中一座还是涉及100多人的祖坟。县乡干部一个个到农民家中做工作,一个星期下来,这些坟全部迁了。厂房建好的第二天,电力公司就将专线拉到了厂房。余益忠夸赞兴国县的干部真正服务到位,说:“我们想到的,他们都做到了,在这里投资真是舒心。”
兴国县的干部用一种特制的名片与农民交朋友。这是一张小小的“为民服务联系卡”,让干部与农民近距离接触。全县乡镇干部都制定了这种名片。卡片上有乡干部的姓名、联系电话、工作职责,向农民承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深入村组调查研究,推广实用技术,培植科技示范户,帮扶1-2户贫困户和限时为民解决困难。只要农民一个电话,剩下的事就由乡干部来做。同时,在重点路口亮出干部照片公示牌,照片下注明了姓名、职务等。小小为民服务卡,架起为民连心桥。干部变成了宣传员、技术员、服务员,农民都盼望把干部拉进家里说说心里话。据统计,今年1—5月,全县通过为民服务联系卡推广了灰鹅人工授精、种草养鹅、圈养肉狗、秸秆氨化养牛等22项新技术,1.8万名贫困户得到了及时的帮扶。
不久前,兴国县“毛泽东作长冈调查纪念馆”前人头攒动,长冈乡200多名村民代表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优秀干部评选活动。由村民们自己投票评选出优秀干部,这还是头一回。评选开始,一张张红色的选票分发到各位村民代表手中,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干部名字,村民们选择与自己最“亲”的干部。长冈乡仁塘村村民阙德辉说:“今年初,乡里将准备装修办公楼的钱为我们村修一条水渠,解决了全村8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我选了为这件事四处奔波的驻村干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评选,叶芳、胡祥萍等10名乡干部被评为优秀干部,村民们高兴地为他们戴上大红花。
近年来,兴国干部扑下身子谋发展,把百姓冷暖挂在心,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1999年至今,城市建设共投入资金7.6亿元,县城面积由原来的7.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30平方公里;共引进招商项目545个,实际进资11.9亿元,是1998年以前总和的25倍,建成了全省示范工业园;完成了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实事;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年均递增100元,贫困人口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