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榆林防沙治沙讲科学

2003-07-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蕾 我有话说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大体以古长城为界,北部属毛乌素沙地风沙草滩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秦汉时期,榆林曾是“水草肥美,群羊塞道”,一派碧水青山的宜人景色,此后,由于历代烽火战乱不断,再加上人为乱垦滥伐,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一度流传的“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的歌谣,正是对旧时榆林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早期的治沙试验摸索阶段,由于没有经验,防沙造林只是在村庄、路旁、河岸和沙缘进行,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主要采取机械防治措施。经过反复试验与摸索,榆林人民逐渐认识到生物措施对于治理荒沙的作用,确立了一套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针,实行“植树造林防风沙,引水拉沙造农田,蓄引提挖兴水利,一改三化八配套”的综合治理措施。改良土壤,实施林网化、排灌化、田园化,集中井、渠、田、林、路、电、排、科技各项工程资源的投资使用,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建设标准。

在治沙研究方面,榆林的荒沙大面积造林扩大试验、沙区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和多管井灌溉等技术项目多次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与此同时,榆林还十分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据榆林市副市长白玉仁介绍,截至2002年,全市林木保存面积达1629万亩,覆盖率由解放前的1.8%上升至25%。榆林的水土流失量也由建国初的5.2亿吨下降至2.9亿吨。目前,全市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有180万亩,以柠条、刺槐为主的水保林有200万亩,活立木蓄积34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约20亿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