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2003-08-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两个月前,毕业于辽宁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刘怀揣着毕业证、驾驶证、会计证来到北京找工作;两个月后,历经奔波,小刘空手而归,与初来时的踌躇满志相比,现在的他显得憔悴而失意,“现在找个工作真太难了”,他向记者抱怨道。

像小刘一样,今年有几十万高校毕业生初入社会就陷入就业困境,因为今年是高校扩招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去年的65%降为50%,212万毕业生中必然有一部分人要尝到一时找不到工作的滋味。

4.5%:今年失业预警拉响警报

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以及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这三个数字使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而受经济增长的限制,今年全年只能新增就业10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差额在1400万人左右,再加上受非典的影响,使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达到失业警戒线的边缘,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从去年的4%攀升为4.5%。

从总体上说,我国人口已达12.6亿,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这是制约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性因素。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力减弱,下岗就业率降低,就业压力短时期内不可能完全缓解。

更严峻的就业形势表现为,数以亿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是劳动力结构变化加快的转折点。我国目前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农业劳动力的剩余量大约为46%,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有1.5亿人以上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随着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更加大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从1998年开始出现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到2002年正是大批下岗职工协议期满而走出就业中心的高峰期,共有近千万人需要再就业。再加上,我国劳动力供给仍处在高峰期,城镇失业率因此加快攀升,1996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3.0%,1997-2000年一直保持在3.1%,2001年上升到3.6%,2002年升至4.0%,今年将达4.5%。

127万:非典令就业雪上加霜

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更令就业形势雪上加霜,GDP增长率受到影响,非典可能导致就业岗位减少127万。从人群来看,影响大的是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大学生。从行业看,旅游业、社会服务业、商贸业、餐饮业、客货运输业等服务性行业的企业。受非典的影响,一些企业停业停产或紧缩经营,员工被迫停工放假,部分企业还不得不裁减人员,许多灵活就业者和跨地区流动就业者也丧失就业机会。据对89个城市职业供求状况的调查显示,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的求职人数减少29.5万人,下降了12.8%;招聘人数减少了20.1万人,下降了10.2%。

受非典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又是吸收就业最有潜力的行业。据对89个城市的统计,二季度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一季度减少16.8万人,下降12.6%。以北京为例,5月份北京开发社区岗位为1.02万个,安置失业人员0.7万人,比4月份分别减少了15%和35%。与上两个月相比,5月份北京市新增就业岗位至少减少2万个以上。

非典还加剧了原有的就业矛盾,给再就业工作带来新的困难。非典对流动就业有限制,对常规招聘、培训活动造成冲击,还给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带来就业困难,并使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处于停顿,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正常的就业格局,阻塞了就业渠道。

就业问题是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生活利益的经济问题,也是联系着治安和稳定的社会问题,必须把它放到突出位置加以认真对待。

27.5%:第三产业是就业潜力所在

中国真的是人多得找不到工作了吗?如何才能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要发展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容量极大,是扩大就业岗位的最佳部门,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比如仅仅家政行业就有2000万个就业机会。近几年来,我国从业人员正逐渐由第一、二产业活动单位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人员减少105.4万人,第二产业减少1849.6万人,唯独第三产业增加552.6万人,从业人数达9000多万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但应该看到我国第三产业还比较落后,其从业人员在整个就业人员中只占27.5%,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为33.6%,发达国家这两个数字分别在70%和75%以上。

经济学家也指出就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一些岗位人满为患,另一些岗位仍虚位以待,十分缺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一季度的调查表明,由于职业供求不匹配,使本来就有限的就业岗位不能得到充分实现,大约有17%的就业机会在无形中流失,如北京的保险业务人员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为22∶1。因此,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能力,使就业者素质符合市场的需要。茅于轼等经济学家就尝试着开办了一个家政保姆学校,为广大家庭提供训练有素的家政服务人员,市场反映较好,学校规模也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大到现在的500多人。

非典双解除后,广大失业人员创造的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也在无形中扩大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国家政策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广告业、信息和咨询服务业、房地产行业、社会服务业、邮电通信业、旅游业的扶持,以扩大就业。如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渠道;努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广东省降低旅游业门槛,解决了近万人就业问题;积极开发社区服务业就业岗位,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做服务工作,实现再就业……

1亿人:民营企业的就业机会有待发掘

一个格兰士企业就吸纳就业人员2万多人,千万不能忽视民营中小企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经济学家陈淮深有感触地说。应该看到,我国已有个体工商户2500万户,私营企业170万户,他们的生产总值、销售总额等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国有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近1亿人,占城镇就业比重的三成多。因此,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要解放思想,拓宽眼界,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今年私营企业投资热情高涨,为增加就业岗位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令人鼓舞。如北京一个叫渝信川菜的私营餐饮企业上半年扩大经营规模,在西单的一个商场内租下顶层改为餐厅,一次性解决500多人就业。据国家统计局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1%,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这其中私营企业功不可没。集体经济投资2259亿元,增长37.8%;个体经济投资2016亿元,增长14.1%,而自筹资金增长51.2%,由此而带来的就业机会也就极为可观了。因此,政府还要继续转变职能,完善法规和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这同时也就是为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更大的空间。

编后

今年第二季度我国遭遇非典疫情。从经济方面来讲,受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就业。有关机构对89个城市职业供求活动的监测显示,二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的各类人员与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劳动力,分别比一季度下降10.2%和12.8%。据有关专家分析,如果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季节性特点,算上正常年份二季度本该比一季度增加而今年没有增加的20%的话,则非典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影响实际上要达到30%。这样一来,下半年就业的压力明显增加。当然也有有利因素。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7%,高增长是带动就业的强大动力;同时按常规下半年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活动总体上也高于上半年;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提出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制定了一系列积极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配套措施,这些措施在下半年的贯彻实施,将会有力地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当然,就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长期的问题,何况我国目前正处于就业的高峰期,就业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起来不会是一蹴而就。一个人口超过12亿的大国,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是十分壮观的,同时也是十分艰巨的。这篇报道对就业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辩证的分析,不但写了就业的压力,也写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希望能给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一定的启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