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事业当作“攀岩”的人

民营之路
2003-08-07 来源:光明日报 人生 我有话说

三河市的河北鼎盛建工集团,凭着“几把瓦刀闯市场”,风雨兼程17年,大笔书写了“鼎盛”的创业史。“鼎盛”下辖18个子公司,有高中级技术人员353名、员工3000余名,固定资产3.5亿元,1998年通过了国家中建协认证中心的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当记者问起“鼎盛”董事长赵天福创业的体会时,他沉思良久,道出了尘封在他心底17年的感慨……

白手起家

1987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河北省三河市赵河沟乡的建筑队难以维持下去。赵河沟乡党委、乡政府为了挽救这个奄奄一息的乡办企业,瞄准了该建筑队青年工人赵天福。刚30岁出头的赵天福,瞅着两辆小拖拉机、七间破平房和一辆小摩托车这点家底,又负债5万元,犯了难。反复考虑了一个月,他横下一条心,接了这个烂摊子。

受命于危难之时的赵天福,既无资金,又无设备,更没工程。他带着14个农民组成的小建筑队,四处找活干,终于接下了当地水泥厂和棉纺厂两个工程。没资金,就托关系先欠着;没设备,就租提升机、搅拌机;技术力量不够,就外聘了4名技术员,又招了几十名打工仔,凭着“我就不信我不成”的倔劲儿,把两个工程顺利完成了。赵天福边干边研究市场,就这样,不到一年,“三无”的小建筑队一举发展成为全市闻名的建筑公司,当年创产值44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到108万元。那几年赵天福和工人们比着干,他一天10小时砌3500块砖。最初几年,由于资金紧,他的工资全用到了施工上。一到过春节,家里办年货都没钱。他爱人为了不让他分心,总是抹干眼泪,悄悄借钱把春节对付过去。

走向“鼎盛”

最难做的,要数1992年的“三河市白水泥厂”工程,由于是先垫资、工期紧、难度大,没人敢接。它的难度在于:厂房是异型结构,设备基础精确度误差最多5毫米。“没人干咱干”!赵天福和工人们没日没夜地拼了8个月,圆满完成了任务。一个工程一个台阶,他们在激烈竞争的建筑行业中逐渐站稳了脚根,到1998年,河北鼎盛建工集团顺势成立。1999年,鼎盛集团投资9000多万元,承接了三河市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鼎盛商贸街。而今,近一公里长的鼎盛商贸街,已成为三河市一道新景观、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鉴于鼎盛集团的工程质量过得硬,2002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建筑行业500强第318名,2003年被国家质量体系管理认证中心评选为“中国质量无投诉、产品无缺陷企业”。

心系百姓

鼎盛集团用行动实践着“致富思源、富而思进”。2000年,为解决百姓吃水难,鼎盛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达到矿泉水标准的现代化供水厂。2002年,鼎盛集团投巨资,实施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的“双通”工程。为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今年鼎盛集团投资1500万元将兴建污水处理厂。以上都是三河市政府每年必办的10件实事之一。多年来,赵天福心系百姓,先后为社会公益事业投资1亿多元,为教育等各项事业捐款逾千万元。

就贡献而言,鼎盛集团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2亿多元。在荣誉方面,赵天福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群众选为廊坊市人大代表、三河市人大常委。说到事业的发展,鼎盛集团今年冲刺4亿元产值已成定局。对于这些成绩,赵天福却说:“我不以为我是谁。我们要继续实施‘巩固、发展’的‘鼎盛’战略:巩固是向新高度飞跃的准备,发展是实现质的飞跃,是向事业的高峰‘攀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