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方面负责人说,“九五”以来,我国铝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我国电解铝产量300万吨,供需大体平衡。到2002年底,已形成电解铝产能510万吨,当年实际产量435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国。今年上半年,我国电解铝产量2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净增产54万吨。
据介绍,在市场需求以及1998年-2000年期间电力供应相对过剩、有些地方出台优惠电价政策等诸多因素刺激下,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产业政策、环保法规的要求,盲目新建电解铝项目,生产能力急剧扩大。
对此,为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我国电解铝行业有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连续两次发文,提出在铝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总量失衡的问题。虽然受政策调控,以及电力、氧化铝原料供应不足的影响,目前电解铝投资有所降温,但在一些地方建设电解铝的积极性仍然很高,还在策划新的电解铝项目。据统计,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开工建设的电解铝规模近400万吨。如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届时全国电解铝能力将达900万吨左右,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即使考虑出口的因素,产能也将过剩。
其不良后果:一是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在过去的六年,我国电解铝企业从70家猛增到130家,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电解铝厂数量总和,但企业平均规模不到4万吨,仅为世界平均规模的四分之一。
二是氧化铝原料供应严重短缺。我国氧化铝产能严重不足,到2002年底,国内6个氧化铝厂形成氧化铝产能530万吨,预计到2005年最多能增加到750万吨,仅能满足350万吨电解铝能力的需要,不足部分需靠进口解决。由于我国大量进口氧化铝,已导致国际市场氧化铝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受其拉动,国内氧化铝价格也已由去年12月的18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3200元/吨,涨幅高达77.8%。
三是加剧了一些地方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电解铝是高耗能产业,随着电解铝产能的迅速扩大,电能消耗增长,加剧了一些地方电力供应紧张,已影响到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用电,也使建成的电解铝能力难以正常生产。
四是经济效益已出现下滑。受近期氧化铝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电解铝产品成本增加2000—2200元/吨,而同期电解铝产品价格仅上升了1000元/吨,上半年电解铝行业实现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由于氧化铝价格居高不下,以及电价的上调,预计下半年电解铝行业的经济效益将会下滑。
五是银行贷款风险增加。电解铝单位投资一般在0.6-1万元/吨,已投产和在建电解铝项目的投资大部分是使用银行贷款。由于企业预期效益难以实现,还贷能力减弱,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凸现。
加快我国电解铝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发展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必然选择。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方面负责人针对电解铝工业产能过剩、总量失衡的发展趋势再次强调:
一是要继续贯彻执行有关通知精神,地方要停止审批任何形式的扩大电解铝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更不得化整为零变相上新项目。外商投资项目也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二是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要积极配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加强对电解铝项目的审贷,防范投资风险。金融机构的贷款,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的资金,也不应用于违规审批的电解铝项目建设。
三是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二批)》和《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等有关规定,采取有力措施,限期关停淘汰落后的自焙槽电解铝生产能力。
四是发挥协会、咨询部门等中介机构作用,加强市场研究和信息发布,引导企业正确投资和决策。
五是加快现有氧化铝企业改造扩能,增加氧化铝的供给能力。同时,鼓励现有电解铝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其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铝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