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金风吹过豫西大地;一个“布衣司令”的名字,传遍伏牛山区。“啥叫践行‘三个代表’,啥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啥叫拓荒牛,看看咱‘布衣司令’,就都清楚了”,人们这样感慨道。这位有口皆碑的“布衣司令”,就是今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刘孟合。最近,河南省军区、济南军区党委相继做出向刘孟合学习的决定。
5年前,时任河南省开封预备役师副师长的刘孟合,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使用。领导找他谈话,曾问过他这样一句话:“三个岗位,你选哪个?”这三个岗位是:郑州军分区司令员;开封预备役师师长;三门峡军分区司令员。
刘孟合家在郑州。显而易见,前两个岗位最“实惠”。然而,刘孟合不假思索,偏偏挑中了有名的“后进单位”——三门峡军分区。
刘孟合不是不明白,去“六朝古都”开封、去省城郑州的种种好处;也不是不知道,地处伏牛山区的三门峡是有名的贫困市,而三门峡军分区,未达标的县级人武部就有4个,且欠债580多万元。其工作之艰难,可想而知!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毛主席说过的这句话,在刘孟合看来,永远不会过时。1998年10月,一纸命令,刘孟合走马上任。
映入眼帘的困难,超乎想象。军分区大院办公楼前是一个大深坑,楼后是一片荒草地。几个县人武部还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盖的土木房子里办公。有的房屋用大木支撑着,墙壁裂缝几指宽。屋后茅草掩住了窗户。更难堪的是,登门讨债者弄得分区机关难以正常办公。
“三年之后,如果这种面貌没有根本改变,我刘孟合就主动申请就地免职,决不异地做官!”刘孟合在第一次分区机关干部大会上立下了“军令状”。之后,刘孟合踏遍辖区的山山水水,走访了6个县区的76个乡镇、街道、企业的民兵组织,记录下4大本意见和建议。他和军分区党委一班人集思广益,决定首先卸掉债务包袱。
一个夏天,军分区搬迁洛阳弹药仓房。为节省雇工开支,刘孟合带着官兵自己动手搬运装卸。他每天一身汗水一身土,顿顿吃三元钱一碗的面条,夜晚与司机同住一间20元一晚的小旅馆,被百姓认作“老搬运工”。靠着这种节省每一个铜板的精神,仅用两年多时间,刘孟合就连本带利逐户还清欠款。
按政策,县级人武部的营房设施属“地产”,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刘孟合逐个县区登门做工作,讲基层人武部正规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激起热烈响应——军分区所辖人武部大小23项工程几乎同时上马。
工地开工之日,刘孟合总要到现场讲话:“工程用的每一分钱,都是三门峡人民的血汗钱。谁负责的工程出现浪费现象、质量问题,我刘孟合第一个和他过不去!”
十多个工地进入鏖战阶段时,资金出现缺口。当一个个告急电话打来之时,病中的刘孟合让人把他扶上车,到各县“游说”。各县领导见状大受感动,都说“刘司令你不用跑了,我们一定尽快让资金到位”!
一天,在各工地连续昼夜奔波的刘孟合检查归来,刚打开车门,便一头栽倒在地,昏厥过去。醒后他给司机小刘下了“死命令”:“眼下正是工程较劲的时候,这事对谁也不能说。你要说了,我就撵走你!”次日一早,刘孟合又踏上去工地的路途。
三年奋斗,军分区及所属各人武部全部建起崭新的办公、宿舍、指挥楼,昔日的正规化后进单位,全部跨入全省一流行列。
“军分区姓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上,刘孟合立志要建设一支英雄无敌的伏牛山区民兵预备役队伍。
刘孟合带着机关同志跑遍100多个基层民兵营,连调查研究,问计于民,本市新时期民兵预备役建设上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快出台并实施。
“发展才是硬道理”。刘孟合为了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发展,付出了汩汩心血。
女儿结婚,他忙着组织民兵演练,竟无法脱身去参加婚礼;女儿生病住院,要做手术,刘孟合正召集各人武部领导研究民兵编组改革方案,抽不出时间去照顾。在女儿就要推上手术台时,他含泪打去电话,勉励女儿“要坚强,爸爸永远在你身边”!
年逾八旬的老父亲病逝,刘孟合正紧张筹备市委常委“议军会”;回家处理完老人后事,顾不得当地要守墓七天的习俗,他又匆匆赶来,忍悲含泪操办军务。
忘我拼搏换来丰硕成果。三门峡市根据新时期新特点进行民兵组织调整改革、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民兵组织等10多项经验,先后被省军区以上机关肯定和推广;陇海铁路灵宝段民兵护路队受到国家综合治理委员会表彰。针对辖区内黄河三门峡大坝、黄河大桥、陇海铁路等重要目标战时防护的几十个预案,以及20多次紧急演练,展示出伏牛山民兵预备役队伍的强大战斗力。一位将军紧握刘孟合的手说:“共和国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军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