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许多学校实行了合并办学。合并以后学校大了,学生多了,学科全了。但能不能使合并以后的高校既大又强,一直是困扰高校的问题。扬州大学作为全国高校最早合并办学的学校,走过了阵痛后,由大变强,它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被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的扬州大学曾经领跑了全国高校的合并办学。记者日前在该校采访时了解到,合并以后的扬州大学近年来又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绩:2001年,扬大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位居全国高校前40名,江苏高校前4名;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项,参加重点项目3项,立项课题数和科研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在刚刚结束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学位点评审中,扬大又新增列了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扬大以自己的成功实践,走出了一条合并以后的大学如何做强的新路子。
在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扬大即从按学科群组建新学院入手,按照“扬优、保重、创新”的原则,对有关系科、专业进行优化重组。如原农学院水利系下设多个工科专业,调整后,该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并入原水利学院,汽车与拖拉机专业(改称汽车工程)并入原工学院。原水利学院办学层次较低,全院没有硕士点,农学院相关专业并入后,该院师资力量大大加强;原工学院机械系本来就有较好的基础,汽车工程专业并入后更是如虎添翼,提高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近年来,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扬大又及时新增了朝鲜语、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二十多个本科专业,使本科专业总数达到87个。此外,由于参与合并的原来六所高校中有两所是专科层次,其他四所高校虽是本科层次,但也有不少专科专业,因此,在合并以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专科专业仍然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如今,除保留了个别特色专科专业外,扬大已全部实行了专业本科化,在扩大专业覆盖面的同时,专业的层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学科建设一直处于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位置,关系到学校的地位、声誉、吸引力,乃至生存。合并办学以来,扬大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扬大现有的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如此多的学科门类,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但多并不等于精。2001年,扬大只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这使他们在同类高校中很难抬头挺胸。2002年,一场学科建设的攻坚战打响了。他们着重以改革拓宽学科建设的空间。将二级学院从14个调整到20个。这次调整的思路是,怎么有利于学科建设就怎么调整,怎么有利于调动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就怎么调整,一定要给学科建设创造出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此前的扬大理学院包括数学、物理、化学三大学科,还外加上教育技术,而这四个学科都有增列博硕士点的愿望和实力。问题是一个学院的体制把大家捆在一起,本来可以是四个积极性的,结果只剩下一个。学校下决心把理学院分成了数学科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手脚放开了,四个学院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今年,仅这四个学院就增列了“基础数学”和“物理化学”2个博士点以及“理论物理”等5个硕士点。目前,扬大已出现了文科迅速复苏、社科逐步兴起、理科全面兴旺、工科顽强崛起、农科稳中有升、医科前景光明的大好势头。
合并高校往往规模大、学科多,管理难度也大,这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合并办学之初,扬大从校领导到机关部门、各学院还停留在单科学院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扬大领导班子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逐步形成了“机遇大于挑战,思路决定出路,出奇方能制胜,优势在于特色,真抓才有实效,管理产生效益”的管理思路。目前,扬大正在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狠抓两个重点,处理三对关系,实施四大战略”的工作思路推进工作。“围绕一条主线”就是把加快发展作为兴校、强校的第一要务。“狠抓两个重点”就是要把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把提高办学效益作为实现学校发展良性循环的推动力。“处理三对关系”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巩固成果与深化改革的关系、规模拓展与内涵建设的关系、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实施四大战略”就是积极实施名师与品牌战略、交融与创新战略、超前与跨越战略、开放与合作战略。
在谈到合并办学的大学如何做强时,扬大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范明教授深有体会地说:“高校领导一定要以宏观的战略思维、先进的管理理念、超前的发展眼光、扎实的工作作风去建设大学、发展大学,把合并办学的大学真正做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