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作为我国材料学界的领头羊,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3位院士、3位长江学者、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7位博士生导师、教授……
材料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在1956年建立的原热加工系基础上成立的。40多年来,学院不断拓宽专业面,开辟新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取得学科的整体发展。
如今的材料学院,无论是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还是科研水平,都已成为我国材料学科和国防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特别是1990年以来,学院相继建成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摩擦焊重点实验室和碳/碳复合材料、摩擦焊接技术、先进材料及凝固加工等3个工程技术中心。在学科建设方面,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和材料计算学3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材料学和材料加工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分别在首批和第二批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设岗学科。
几年来,学院申请的各类基金、科研项目总数、科研总经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总数和被SCI收录数都一直雄居全校各院之首。“七五”以来,共有17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5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截至2002年,共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863”高科技等科研项目217项,2002年科研经费达到2300万元。
材料学院一直以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育人之本,为国家培养出6000多名高级人才,先后培养出著名科学家师昌绪、李恒德、雷廷权、傅恒志、张立同等5位院士,毕业的博士生中有13名获德国洪堡基金。
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科院院士周尧和教授现为该学院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他在凝固理论与技术、铸造工程及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的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培养出50多名科技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材料及冶金学家,曾担任过西工大校长等职。他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技术及高温合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非平衡凝固理论等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培养出50多名研究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同教授是西北地区高校惟一的女院士。她在铸造技术和相关工艺理论基础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培养出30多名研究生。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出自周尧和院士门下的博导介万奇教授是洪堡学者,曾任材料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他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6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共培养出20多名优秀人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与介万奇师出同门的现任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博导黄卫东教授,一直致力于凝固与晶体生长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他先后主持过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导杨合教授,现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中先进塑性加工技术、建模、计算机仿真及智能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等课题20多项,获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现任材料学院院长的博导李贺军教授,主要从事先进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九五”、“十五”、国防跨行业重点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教育部、航空科技进步奖,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出于张立同院士门下的学院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成来飞教授,一直从事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参加了国防973重大安全基础项目等课题40多项,10多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是首批国防“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此外,学院还有魏炳波、刘林、李建国等教授一批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正是这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来此大展宏图,使材料学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