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四川省蓬溪县赤诚镇20岁的青年农民刘章华被聘为赤诚镇的林业员。那时人们说,“赤诚无树,只有光秃秃的路和光秃秃的馒头山”,农民用柴、烧柴奇缺,长期靠刮草皮煮饭过日子。也就从那时起,刘章华30年天天植树不止,终于把家乡几十座荒山变成了翠林,又带领乡亲们依靠这些翠林脱贫致富,在远近几十万农民心中竖起一座绿色丰碑。
最初,刘章华把自己家的自留地全都用来作了苗圃育了树苗,然后无偿地一棵棵栽到山坡上和道路旁。他给自己和家人规定,每人每天至少栽10棵树。那些年,刘章华一家人的身影没有离开过荒山荒坡,只要他们到过的地方,身后就会留下一片绿色。看着山坡上神奇般出现的一片片树林,赤诚镇的乡亲们也学着刘章华的样子栽起树来,刘章华便欣喜地背着自己家的树苗走村串户无偿地送给愿意植树的人家,他要带领乡亲们实现“山坡不见黄土,白天不见村庄,晚上不见灯光”的目标。那时乡亲们说刘章华:“他呀,一年到头天天早上摸黑背着干粮和几百棵树苗上山,晚上又摸黑带一身黄土回家。”一位小学生告诉记者,“大人们说,我们这里的山山岭岭和村头路边的绿色,是刘章华叔叔用几十年汗水浇出来的!”
看着赤诚镇满目的青山绿水,记者问刘章华,这些年你育了多少苗,栽了多少树?他笑了笑:“我一个共产党员为群众做事,没去算那么细。”林业部门的同志替他回答:在他的带领下,赤诚镇消灭了荒山,全镇绿化面积33000亩,林木总株数1800多万株,活立木总蓄积67834立方米,绿化率达99%。
山是绿了,可怎样才能让乡亲们富起来呢?从1997年起,刘章华把目光瞄向了农民房前屋后的低效林地,他要继续把绿色大文章往深里作下去!他还是先在自己家的院里试范,买了柚子、梨、桃等几十种经济林木苗和各种花卉栽上,第三年就开始有了可观的收入。接着,他自己出钱请农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庭院经济建设,又出面担保贷款给几户乡亲建起120多亩特色经济林地。2000年,刘章华被选举兼任了莲珠桥村的党支部书记,他更是决心要把全村家家户户都建成花园式农家小院。三年下来,莲珠桥村年人均收入从800多元增加到3000元。
如今的赤诚镇山绿、水清,到处花果飘香,引来了100多种当地六、七十岁老人都从未看见过的鸟类栖息,也引来许多城里人游览观光。一有空闲,附近的城镇居民便结伴到赤诚镇的花园式农家小院“农家乐”。他们看秀丽风光,品农家水果,吃农家菜,享受刘章华和乡亲们为他们创造的绿色,也给乡亲们带来更加丰厚的收入。据2002年20户农户的统计,仅接待观光旅游的收入,户均达到10万元以上。受赤诚镇美好自然的吸引和刘章华精神的感染,去年,蓬溪县城6位下岗工人带着全家到赤诚镇,也跟刘章华一起书写“绿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