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镇化如何“提速”

2003-09-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晓曲 我有话说

目前,我国小城镇已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不少地区通过实践走出了富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如北京的郊区城市化实践、广东的板块式城镇化、苏南中心城市圈发展模式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浙江还出现了企业参与开发建设小城镇的成功案例。

尽管如此,我国城镇化水平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2年我国城镇化率接近39%,比中等发达国家低11个百分点。城镇化“提速发展势在必行。

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农村人口数量庞大,提高城镇化水平不可一蹴而就。对此,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认为,应该从国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少数在建制的中心镇为重点,防止盲目铺摊子。小城镇的发展要突出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功能。被誉为“中国袜业之乡”的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就是一个范例。该镇以大唐为中心,形成覆盖12个乡镇,15万劳动力,年产量60亿双,产值90亿元的袜业生产和销售基地,农民人均收入952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倍。北京的昌平区在郊区城市化实践中,大批农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入第二、三产业,农民工人化、劳动者知识化的比重在京郊农村不断扩大,实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加快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需要大量的资金。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45%,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这就意味着每年要有几千万人口进入城市。从一些城市发展的实践看,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大约需要3-5万元的基建投资。这么多资金只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负责人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拓宽资金来源,使城市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比如充分调动具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所作为。据悉,浙江广厦集团近年来就利用自身资金和机制优势,投身小城镇开发建设,为失地农民提供“创业钱,保险带、就业路、安居房。”

专家们还强调指出,要真正实现城镇化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走进城镇,必须打破城乡分割体制,从体制上和政策上创造宽松的环境。如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不合理的限制,建立一整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市场组织,健全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规和制度体系。

城镇化为小康目标奠定基础

城镇化的健康稳步发展,不仅能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更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张宇红指出,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收入越高。上海2000年城镇化率为88.3%,居全国之首,上海的农民收入也位居全国第一。此外,专家认为,提高城镇化水平,将加大农村劳动力在第三产业的容量。据悉,韩国、泰国等上世纪70—90年代初期,在非农产业就业增长中,从事第二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从事第三产业就相应增加1.5-2.9个就业人员。

另据国家发改委测算,2001至2015年间,如果我国每年能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速度,将转移2.5亿农村人口,按目前城镇人口消费支出水平测算,即可增加6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而转出的2.5亿农业人口,对于继续从事农业的人口来说,则意味着增加30%的总收入;若用于消费,将增加5000多亿元的消费,可带动最终消费支出1万亿元以上,平均每年700多亿元,并为GDP的增长率贡献0.85个百分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