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兴边富民”要调整观念明确重点

兴边富民有奖征文
2003-10-02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徐平 我有话说

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措施。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采取的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良好机遇;也是对他们的巨大挑战。在参与“兴边富民行动”中,边疆民族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还应做三件事:

一是调整观念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推行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对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在各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政策。这种观念的宣传和实施,对边疆民族地区和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在全国建立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今,边疆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应乘“兴边富民”之势,努力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走上共同富裕之路。21世纪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的时代,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地区,势必奋发图强,不断更新本民族传统文化,加快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步伐。

二是完善体制正如国家面临严峻的社会转型一样,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民族地区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原有的一套社会运转方式,已经显现出不灵便。以前沿自全国统一体制的运转体系,在地广人稀的边疆民族地区,超越经济基础的庞大上层建筑“吃饭财政”问题比之内地更为突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表现出严重的匮乏,在使用人才上,也存在一方面是太多的人无事干,另一方面太多的事无人干的奇怪现象;应建立高效精干的行政队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

三是明确重点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重点的农牧区,在实行农村体制改革后,大体上回归到传统的小农经营。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巨大发展差距,使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力,主要来自代表国家力量的行政推动,而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越位、错位现象严重,许多事情包又包不起,撒手又不行,在建设和发展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人才、资金、科技、文化难以下到乡村牧场,农牧区的发展往往陷入传统小农经济的低水平循环和徘徊状态。“兴边富民行动”如果没有边疆农牧区的发展,没有作为人口主体的农牧民的富裕,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将是不完整的,这是必须要明确的重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