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地区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取得明显成效。
铜仁地委书记杨玉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铜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区10个县、市、特区(老工矿特区)中有7个是重点扶持县。通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区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略有节余的转变。农业占全区GDP的比重由“八五”期末的69.3%,调整到2002年的54%。贫困人口从140万,减少到60万;人均收入不足700元的贫困村从1781个减少到671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59元,增加到2002年的1375元;全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但是随着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农业结构不合理和农民增收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全区农业经济总量中,农业份额占农业经济总量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全区农业结构呈现出“四高四低”格局∶农产品中优质品种比重低,一般性产品比重高;种植业中经济作物产值比重低,粮食产值比重高;农业中畜牧养殖业比重低,种植业产值比重高;农副产品加工产值比重低,农业产值比重高。农村经济中以农业为主,农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以粮食为主,造成农业整体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因此,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铜仁地区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铜仁地区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提出“强农稳区”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奋斗目标,即:到2005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0.2∶1增长到0.5∶1;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比由2002年的64∶2.8∶31.5∶1.7调整为60∶4∶34∶2,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进全区GDP达到1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为40∶35∶25,经济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城镇化水平达到20%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到2010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1∶1;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为55∶4.8∶38∶2.2;推进全区GDP达到16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40∶30;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以上。
行署专员谌贻琴介绍说,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全区在具体措施上突出抓了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优势产业,培育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民的方式,形成开发地方资源、振兴一方经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根据铜仁地区的资源条件,重点抓了畜产品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改制改造,组建3个大中型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冷却肉速冻肉制品、生物发酵制品,提高畜产品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在两个杨树基地县(市),各规划1个杨树板材加工龙头企业,抓好杨树的深加工。依托贵州神奇、广州本草、上海黄河集团、贵州新天药业等药材系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中药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培育本地品牌和引进外地品牌,培育壮大3个茶叶基地县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绿茶精制加工率60%以上,带动了全区茶叶产业发展。改造铜仁市猕猴桃加工厂,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猕猴桃加工转化率,发展壮大了梵净山野菜等一批蔬菜加工企业,提高了果蔬生产产出效益。
为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化,他们还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大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外资流向农业项目。今年7月下旬,铜仁地委、行署组织3个组分别赴鲁、闽、粤、渝、川、苏、浙7个省市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22个,其中农业项目10个。浙江茶叶集团来改造松桃县正大茶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仅一个月就投入资金近300万元,把荒芜的3000多亩茶园改造得焕然一新。四川的羽绒项目,每年需要鹅、鸭资源2000多万只,是铜仁乃至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可带动千家万户的家禽养殖。今后,我们将制作更多的农产品加工、经营项目平台,加大农村产业资源的推介力度,扩大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特别是大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资。通过兴办龙头企业,努力使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杨玉学书记最后表示,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企业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权,从实地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避免脱离实际,一哄而上。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做农户、企业、市场干不了或干不好的事,形成“政府推动、龙头牵动、农户联动、科技带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