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进一步兴起和“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放下架子,铺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解民难,排民忧、谋民利。
但现实中,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言行不一,口头上“关心群众”喊得震天响,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一再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细究起来,之所以出现这类事情,关键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缺乏真感情。
实践表明,一个领导干部要把亲民、爱民之举真正变成自己一以贯之的自觉行动,真正切切实实地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一靠党性,二靠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表现。一个对群众没真感情的领导干部,是不会也不可能真正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尊重群众的。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这种性质和宗旨,决定着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在这方面,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堪称楷模和典范。在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听说农民吃不饱肚子时难过得流下了眼泪。邓小平同志深情地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江泽民同志常常为贫困人口的问题难以入眠。胡锦涛同志为非典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而感到“揪心”。没有对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爱,就不可能表现出如此的深情。
如何才能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呢?那就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多到基层去,多接触普通群众,多亲身参与群众的实践,多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辛。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情”与“知”相联,“知”是“情”的基础。只有对人民群众深深的“知”,才会有对他们深深的“情”。而“知”源于实践,党的优秀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之所以从心底里深深地爱着普普通通的群众,就在于他们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中对人民群众有深切的“知”,并结有深厚的“情”。因此,不管是从加强党的建设,还是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来说,对那些与群众没有真情实感的干部,除了督促其加强政治学习和党性修养外,就是派其到基层去,到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的地方去;让其在实践中,在与群众摸打滚爬中增加对群众的了解,增进与群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