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站在历史的这一边

2003-10-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邓凯 我有话说

在人类漫长悠远的文明史里,那些经历了时间涤荡的古迹,是我们灵感的源泉,是连接自然与历史的纽带,是我们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它们就是祖先的馈赠——世界遗产。

一幕温柔烟雨,一孔斑驳老桥,一湾细腻流水,一曲回肠音乐——一幅如诗如歌、如梦如幻的江南水墨风景,开启了电视系列片《走近世界遗产》的序幕。

两年前,香港凤凰卫视与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联袂,集中各自精锐20余人,耗时两年半,跋涉两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11省、多处人文景观。此次走近世界遗产大型电视行动圈定了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江南文化区,以广西、云南为代表的西南文化区,以陕西、山西、河北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区和以内蒙、辽宁为代表的塞外文化区。摄影机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摄取了中国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精魂。系列片负责人之一李平说:“当摄像机镜头与历史相遇的时候,我们试图记录下那些阅尽了千年春秋的古迹,我们试图整理出那些已经散落在人们记忆中藏着的中国。”这就有了洋洋大观的75集大型电视系列片《走近世界遗产》。

前不久,文化学者汇集苏州古城,在观赏《走近世界遗产》的同时,探讨中国遗产保护。

中国成为世界遗产大国

何谓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项目专员木卡拉在电视片中说,世界遗产是指那些世界范围内的、被世界遗产名录的、罕见的且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那些代表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的文明遗产,统称为“人类共同的遗产”。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专门通过了一项“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作了明确规定。公约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于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真正认识,以及对它们所处的危急境地的深刻担忧。1998年2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再次审议并通过了“缔约国定期报告”的决定,对世界遗产的签订与保护工作实行制度化,每6年对各地区轮流进行一次检测,如果发现某处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则将它列入“濒危遗产名录”中。

1985年,我国政府签署了这个公约。中国先后有28个文化与自然遗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仅次于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世界遗产大国。

为什么要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

斗转星移,时光不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文明的灿烂结晶从历史的那一边走来,又在时间的流逝中陷入沉寂。作为沉默的物证,这些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在风雨中无声地诉说着昨日的辉煌。

当人类走进21世纪,中国面对的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平衡经济发展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文化学者们研究的重大课题。

季羡林先生曾说,你要成为一个爱国者,首先要爱你的国家,爱你的城。你必须懂得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

长期致力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政协委员、作家兼学者冯骥才说,一个民族要重视自己的历史精神和文化精神,它一定会注意自己的遗产。他在一篇文章中说,一个老的东西之所以比一个新的东西有价值,就是因为它有记忆。

在《走近世界遗产》研讨会上,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语重心长地说,我国的世界遗产不管是人文的也好,自然的也好,物质的也好,非物质的也好,都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一部分。未来的人们应该了解中国的祖先是怎样生存和繁衍的。这当然也可以通过书本或口头的传播,但是通过对于文化遗产本体,会有一个直观、立体和全面的了解。如果我们不保护的话,它们将不复存在。

“我们把我们的遗产送入世界文明”

电视系列片《走近世界遗产》完整记录了人文专家学者的阐释,也是文化地理的浏览和文化生态的记录。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说:“有些东西,有些地方,可能好些观众在不同的电视节目中看过。但是他们难得在一次集中的电视行为中,更集中地来感应。我们这次行动的潜台词是:让我们一起为正在申办世界遗产的中华遗址而加油,让世界为中国正在申办世界遗产的这样一些伟大的遗址而喝彩。”

该电视片去年即在凤凰卫视播放。其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盘点我国尚在申报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唤起全社会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电视片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项目专员木卡拉认为这个节目非常重要,会给世界上很多人一种应该保护世界遗产的印象。文化学者谢凝高说,通过电视这种形式宣传世界遗产的价值和知识是最生动最具体不过的了。在电视片中,余秋雨说:“这个行动是一个强有力的行动,是一个感召性的行动。通过最广的传播来完成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对得起祖先和后代的,也对得起世界人民的这么一件大事——我们把我们的遗产送入世界文明。”

据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定今年6月在苏州举办“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但因非典等原因改期。“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明年夏季仍定于苏州召开,届时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将云集苏州古城,共商世界遗产保护大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