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的一个中午,记者来到了北京上地产业基地一幢并不显眼的办公楼。很小的前台接待处,很少有客人来访,卫生间里的洗衣机正在轰隆隆地运转……这就是联想研究院给记者的最初印象。
在一间并不宽敞的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联想研究院院长贺志强。回顾联想研究院成立的历史,他说:“赚钱是一个企业创业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但当企业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得为长远的发展着想。一般一个企业大概营业额超过二三十亿美元的时候,就会考虑公司的研发问题。微软在成立10周年的时候成立了微软研究院,之前也没有;联想则是在创业十三四年后开始成立联想研究院。1999年,联想一年有1亿多美元的利润,营业规模有三十几亿美元,企业领导认为要均衡发展,需要中长期的研究,联想研究院就这样成立了。”
在贺志强看来,一个企业赚钱有很多条路,不一定要靠技术,“沃尔玛也很赚钱,搞服务业开酒店也很赚钱,但具体到某个企业做什么,取决于企业的理想。联想把营业额的3%用来搞研发,过去1年投了8亿元,未来还要投35亿元做研发,因为做一个技术驱动型的企业已经成为联想人的理想。”
当了3年的研究院长,贺志强认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将技术变成钱,“这也是世界上所有企业研究院面临的共同难题,”贺志强说,“技术转化要过三道关:第一关是技术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第二关是产业化,第三关是如何说服市场营销体系和你共担风险。很多研发人员认为自己做出的技术转移到事业部,都是自己的贡献。我认为,只有产品开始大量赚钱的时候,才能说研发人员为企业作出了贡献。在技术转化的早期,技术人员一定要想清楚,是市场第一线的部门支持了研发。”
据介绍,联想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链接转化”体系。在机构设置上,整个集团设立一个研发战略决策委员会,每个业务群也有这样的委员会。联想总裁杨元庆和各个业务群的负责人是各个委员会的主任,而贺志强会在每个委员会里任职,可以参与联想所有的技术规划。贺志强还管着一个产品链管理部,协助他推进落实技术转移和成功链接。在研发上,各个事业部都建立起了二级开发体系,并和研究院之间建立了比较灵活的流动机制。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要进行转化,可以让整个项目组带着技术转移到事业部下,成为事业部的二级开发项目组。
联想研究院目前主要进行无线通讯、服务器、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4大方面的技术研究。去年,联想申请了270多件国家专利,基本集中在前端产品领域如PC、笔记本、耳机、数码相机等主体业务。
对于一些人认为联想缺乏核心技术的说法,贺志强不以为然,他说:“大家都说CPU、操作系统是核心技术,但现在全世界会做CPU、会做操作系统的公司很多,联想要做CPU,一年之内也能做出来,但这是否说明联想掌握了CPU的核心技术?恐怕不尽然。我认为,核心技术应该是能令本企业在一个领域内持续拥有领先地位,并不断为公司带来价值的研发成果。具体到联想,假如说我们的设计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就可以称之为联想的核心技术。比如现在的‘闪联’,如果成为标准并大面积开发,就是联想的核心技术。”
据了解,由于有的科研课题需要有企业参与,一些科研单位曾找到联想,希望一起申请科研课题。贺志强坚持的原则是:跟联想业务无关的科研项目一概不接。联想刚推出的4万亿次的网络计算机,就是国家863计划的一项科研课题。
贺志强表示:“联想研究院还处在研究院的发展初期,更着眼于未来3—5年的技术,而像国际上一些一流的企业研究院如微软研究院、IBM研究院着眼的是未来8—10年的技术。目前,我们现在的技术转化率大约是80%,有些太高了,50—60%比较合理。希望联想研究院再过七八年可以与世界其他一流企业研究院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