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国际教育展览会即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近日,记者就本届论坛的有关情况采访了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第一副会长郝克明教授。郝教授说,本届论坛有两个特色,首先是——
主题紧紧围绕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其实,紧紧围绕教育领域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以及国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同时也紧跟世界教育发展的脉搏,是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的一贯特色。郝教授回顾说,2000年第一届论坛的主题是“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就是针对在即将进入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如何面对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展开研讨。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一命题正好与当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主旨相同。第三届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发展”也紧紧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拓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一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郝教授说,本届论坛是在十六大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目标的背景下召开的,而这个命题也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有的教育专家认为:此次论坛所涉及的主题对于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重大战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具有前瞻性的意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所以,我们广邀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到论坛上各抒高见,为中国也为世界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把论坛办成国内高水平的讲台,从而形成了论坛的另一个特色——
论坛规模大、层次高,特别是对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命题方向进行研讨的规模和层次,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
而这也是论坛的一贯特色,第一届时,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发表的题为“以跨越式的发展迎接挑战”的讲话以及清华大学孙家广院士、北京大学许卓群教授、四川大学校长卢铁城教授和南京大学鲁洁教授从推进教育信息化以及深化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改革等不同角度所作的演讲,都有独到的见解。而发言的外国专家中则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科林·鲍尔博士以及英、美、加等国的大学校长等重量级人物。第二届论坛上,王湛副部长作了题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也是中国专家对这一问题具有权威性的论述。会上除欧盟、德、英、意、韩、新加坡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基础教育专家演讲外,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以及桑新民、程跃、李烈、李吉林等一批在基础教育一线深入实践探索并卓有成效的教育专家作了精彩报告。第三届时,则由参与了中国加入WTO文件中教育条款起草工作的章新胜副部长作报告。同时,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胡鞍钢教授,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等分别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就WTO对中国教育与文化带来的挑战及对策作了演讲。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以及新西兰、美国的专家也就经济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由于前三届论坛无论是主题的重要性,还是演讲者的层次水平,都称得上是中国教育国际研讨领域的标志性代表,所以,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在这方面具有很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品牌,引起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郝教授介绍说,由于论坛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个主论坛已不能满足与会者的需求。从第三届开始,又增设了一些专题论坛,本届的专题论坛有四个,即:农村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与高等教育改革、中外合作办学研讨。
今年的演讲者同样极具分量,除袁贵仁副部长将作“关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的构想和举措”的重要发言之外,还有我国研究终身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大学校长、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专家,他们将分别就终身教育的理论、内涵、指标体系和资源配置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学校教育创新、建立终身教育的结构体系等问题发表专题演讲。同时,北京市委教工委主任朱善璐将就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思路作报告。国外方面,则有参与设计、指导欧盟国家终身教育计划的欧盟教育与文化司司长派斯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方面的高级专家艾科雷纳博士以及世界银行终身教育专家、国外著名大学校长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
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是论坛组织者们志存高远、立意精深、追求卓越的结果。交谈中,从郝教授身上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使命感。这使我想起教育界一位知名人士讲的一句话,“教育是要有理想的”。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就是有理想的,那是教育的理想,那是为了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