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这个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同时也属于和我并肩工作的同事们,属于和我有着相同经历的广大留学回国人员,属于我们改革开放的好年代。”作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代表,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武君忆及过往岁月,不无感慨。
怀着回国服务、报效祖国的信念,刘武君上路了。他离开妻子、放弃了日方给他的多于国内30倍的工资,来到机场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从一个外方的高级打工仔,变成了国家的主人。他由衷地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1997年,他妻子也欣然回国。
刘武君工作更加努力了。回国后仅半年,他被任命为浦东机场规划设计处处长。两年后,又当上了机场集团总工程师,那一年他才36岁。“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和人民对我的信任。这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奋然前行。
机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要求高,工程难度大,时间任务紧。面对困难,他从不气馁,总是向老前辈老专家请教、学习。在他们的帮助下,他顺利地完成了浦东机场126项工程的全部规划设计工作,“浦东国际机场建设重大课题研究”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年末,国家决定在浦东建设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商业运行线。这一消息传到海外,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磁悬浮是德国发明的,轨道系统是世界上磁悬浮交通剩下的最大难点。有的西方媒体表示怀疑:中国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商业运行线,能行吗?经过慎重考虑,他主动要求参战,并被任命为磁悬浮公司的总工程师。一项投资上百亿元的国家重点工程,交给年仅37岁的刘武君,他再一次深深感受到祖国和人民对他的高度信任。
这是我国建造的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商业运行线,没有现成的技术和经验照搬,怎么办?为求证轨道梁设计提出的大胆设想,他和同事们放弃节假日,查阅大量了资料,与自愿加盟的海外留学人员和全国20多个协作单位一起,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技术攻关,世界上第一根商用磁悬浮轨道梁终于诞生了。他们提前完成了2551根大梁的建造、安装任务,创造了真正的“磁悬浮速度”,攻克了轨道系统的所有难题,获得了8项重大技术专利,彻底实现了轨道系统的国产化,打破了外国人的技术垄断。如今,磁悬浮线已经成为上海又一标志性工程,成为新的旅游观光景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面对未来,刘武君满怀深情地说,我愿做一根坚实的轨道梁,和千千万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一道,共同支撑起祖国这辆巨型列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轨道上高速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