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小平为教科书挑错

2003-10-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南航 本报记者 潘剑凯 陆健 我有话说

1997年,全国部分地区试用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员陈小平拿到了这套新《语文》试验课本。

仔细一看,他发现不少课文注释有错误,有一些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金科玉律”般地位的教科书竟然也有错?

作为入门书,语文教科书的错误是源头上的错误,必须堵住。在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下,40多岁的陈小平开始了为高中全部语文课文挑错的历程。

把空余时间全投入到查找资料、潜心研究上

挑错,就必须找出依据,展开探究,就要钻故纸堆。这涉及训诂学、现代语义学、语法、修辞、逻辑等多种学科。在许多人看来极其枯燥乏味的事,陈小平却干得不亦乐乎。他把空余时间全投入到查找资料、潜心研究上,花了上千元购买字典、词典和参考书籍。自己的书不够用,就跑到大学图书馆,遍翻典籍,爬罗剔抉,去伪存真。

2001年,他将他写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注释商榷》,寄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列举了该册课本中27条值得商榷的注释。这封信受到了高中语文教材主编顾之川的重视,他当即给陈小平回信:“非常感谢您投入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整理出这两份材料,对我们修订第一、二册教材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信中还表示已将来稿交给有关人员,错注的一定要改过来。2002年12月,在不改变原版面排版的情况下,重印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改正了其中的17处注释。

广泛搜集,深入探讨,详加论证

陈小平陆续发表在刊物上的“挑错之文”也引起了出版社的兴趣。他们觉得他的举动很有价值,建议他广泛搜集,深入探讨,详加论证,撰书出版。今年8月份,由陈小平撰写的《高中语文语义探究》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该书30多万字,指出了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值得商榷的注释700条,疑误字词句370多例,涉及185篇语文篇目,占了总篇目的70%以上。而每一条目,都先列课本说法,再多方征证比较,就其疑而缕析之,指其错而纠正之。

训诂学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高中语文特约审稿黄灵庚为该书做序称道:“指摘现行课本注释中存在的各类错误,其言之凿凿,均有充分证据,断非向壁虚造、大言无当者可比。只要认真阅读本书,每个人都会有恍如梦醒的意外感受。”“对于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和语文教学均极有参考价值”。

教科书真正做到无错可挑,是我最大的心愿

陈小平认为,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文言诗文,相应地也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为此,做好文言诗文的注释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古代汉语具有通假、活用、无标点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称谓等复杂现象,教材也难免有释义失当之处。他翻开《高中语文语义探究》,对记者举例道:

课本第三册,陶渊明的名诗《归园田居》,“归园田居”通常都被理解成回到园田生活,教参也是如此理解。但这是望文生义的臆断,把园田当作了田园,正确的说法应是“归—园田居”。“园田居”是陶渊明祖传的田庄名,陶渊明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为长沙郡公,祖父与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到了陶渊明,虽然家庭败落了,但田庄别业还有好几处,“园田居”“闲居”“南村”“柔里”都是。“归园田居”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居住。

“当然,书中一些条目也许在有的人看来是吹毛求疵,但我认为,作为通行全国的高中语文教材,它的注释应该是经得起推敲咀嚼的典范。”陈小平说,“我的水平和客观条件都有限,我只希望我的书能引起学者和同行的重视,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使教科书真正做到无错可挑,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正如楚辞专家、古文字研究专家董楚平对陈小平的评价:“他的判断意见当然不可能全部正确,但他把各家的意见都罗列出来,便于别人独立思考,作进一步的探究。这样,他的某条意见即使错了,也是一种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