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海淀乡政府粪便管理站为了图省事,一段时间竟将整车的粪便不断排入刚刚整治还清的“清河”!另外,此前政府投入巨资治理过的北京昆玉河、通惠河又重新泛起了恶臭。当地有关部门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归之社会环保意识不强。
由此,笔者想起近日有朋友从欧美回来,闲谈之中问起他对那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说那里的汽车是如何的多,楼房是如何的高,而是深有感慨地说,干净,所到之处,空气清新,绿草遍地,山林葱茏。就是在许多人口集中、河流蜿蜒的大城市里也从来没有感受到污垢遍地、污水横流、恶臭扑鼻的景况。最为让他惊讶的是,一次大雨之后,他在一条公路旁,看到山上泄下的雨水竟然是清的。
作为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欧美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化发展,已经饱尝环境破坏的恶果,所以对环保的认识已到了“宁可不发展,也不能破坏”的境界。于是,在德国就出现了,政府要修一条磁悬浮铁路,尽管这对国家的长远利益是有利的,但由于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环境,所以就一直不能开工,因为当地群众不答应。在法国就出现了,当一列装有核废料的火车驶出电厂时,竟有成千上万的人卧轨,阻止火车前往核废料埋设地,尽管政府反复许诺,这核废料安全系数是一千年,但当地居民就是不答应,不能把危险留给子孙!
在美国,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样是“来自痛苦的教训”。早在上世纪前半期,美国全面实现了工业化,人们在欢呼工业化创造出巨大财富的时候,却发现美国的“钢铁之都”匹兹堡、“汽车之都”底特律的居民患肺病及各种癌症的人远远高于美国其他地区,这两个城市所在地区的河流里甚至连鱼虾都难以寻到。林立的烟囱,漫天的浓烟成为人们仇恨的对象。
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国会早在1924年就出台了保护环境的法令,在1950年正式出台了治理环境的法律,1978年又进一步出台了水清洁法律。美国的各州还相继颁布了名目繁多的环保法令。比如纽约州,前些年曾出台法令规定,对造成水污染的行为,一旦发现,处以每天最高一千美元的罚款。今年6月,纽约州又修改了法令,将每天的最高罚款增加到一万美元,以重罚治污。
在日常生活中,爱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西欧一个国家,笔者曾看到一对在河边散步的青年,手里拿着喝空的易拉罐,一直走了大约四五百米,才寻到一个垃圾箱,将易拉罐扔进了事。无论城市和乡镇,住宅前后,大都修理清扫的整齐干净,尽管许多住宅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无论是谁住在这里,都必须尽心尽力将住家周围的环境整治好。如果,个别人家的住宅环境不清扫,过不了几天,当地的环保部门和社区就要找上门来,督促你搞好环境。
对大环境的保护,这主要由政府来具体实施。然而,对政府的监督却来自各种民间环保组织。今年7月,美国密苏里州一个环保团体就将美国环保署告上法庭,控告其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改善密苏里州的水质状况。这家叫“密苏里州环境联盟”的组织说,将给美国环保署60天的期限,以采取措施,使密苏里州达到美国《清洁水法案》规定的水质标准。
这个联盟的一位主要成员对新闻界说,根据美国《清洁水法案》的要求,密苏里整个州的河水和湖泊都应该适于游泳,但是目前的情况是90%的河水和湖泊都不是安全的。“让我们忧心忡忡的是,在密苏里州,许多儿童夏天游泳的小溪和河水中含有的细菌数量都到了危险级别。”
从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情况来看,环境的治理不仅仅是人们的意识问题。有了好的意识,没有好的措施也不行。环境的治理不能让人感到是政府一家的事,收各种环保费用是政府的事,所以治理也是政府的事。仔细想来,尽管我们天天在喊“建设美好家园,环保靠大家”,但在体制上,却有些让人欲干不能无所适从。于是,人们对家门以外的环境再脏也熟视无睹,宁可绕着走也不会主动去打扫。家门前的河沟臭气薰天,宁可忍着,或者牢骚满腹,也不去主动维护和治理。
什么时候,理顺体制,将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真正纳入全社会互相监督共同努力之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环境上的差距就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