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游记》研究应当“海纳百川”,集中各地专家形成合力,对过去百年乃至整个《西游记》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整理与总结,并对新世纪的研究提出富有前瞻性的规划蓝图,共同建构“西游学”和“大西游文化圈研究”的系统框架,光大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日前在河南大学举办的2003年中国开封·河南大学《西游记》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达成的共识。
这次研讨会由《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明清小说研究》三家中文核心期刊联合主办,黄霖、张锦池、周先慎等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西游记》当代研究史上的盛会。
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西游记》一向深受读者的喜爱,但是与“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部相比,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专家分析说,当前,《西游记》研究最突出的问题是研究人员分散,步调不一。不少省区也曾多次单独举办过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挂靠在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名下的《西游记》文化研究委员会,亦曾召开四次研讨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讨论会和研究机构没有形成相融相通的交流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因而没有形成引导《西游记》研究走向深入的合力。另外,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游记》的作者、版本、人物原型等方面,研究视野较为狭隘,选题相同或相似,重复性研究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对于《西游记》今后的研究,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要更重视《西游记》本身的文化价值,就其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大力拓宽其文化层面、知识层面、学术层面的研究,反对重复研究;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兼容并蓄不同学术观点,使《西游记》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锦池说:“这次研讨会非常成功,一方面大家通过争鸣和争论,求同存异,取得了不少共识;另一方面研讨会收到的论文研究层面很广泛,质量也相当高。”中国《西游记》学会常务副会长、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曹炳建认为,此次与会专家学者在《西游记》的研究方面各有建树,有些还是其他学科的专家,这充分证明了《西游记》研究的包容性。只要发扬团结精神,求同存异,就一定能够开创《西游记》研究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