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300年来企业管理技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与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有很大的关系。
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理论,促成了大量专业化生产工具的诞生,使英国当时成了世界先进生产工具的制造中心,也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841年在美国发生的两辆列车相撞事件,宣告了凭经验管理时代的终结。此后,美国企业开始了一场在企业内部订立各项规章制度的运动,推动了企业内部岗位和职责的划分,促成了职业经理人的产生,使美国企业率先进入制度化管理阶段。
真正让美国企业赶上和超过其他国家企业的管理技术,当属泰勒的科学管理和福特的流水生产技术。188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就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他的理论要求工人按照规定的动作工作,在美国国会引起了一场大辩论,使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美国企业迅速传播和普及,从而使美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泰勒让工人重复性的、机械的劳动,福特公司又将这些重复性劳动组织起来,形成一条流水生产线。流水生产技术的广泛使用,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经营模式。这些管理技术上的创新,使美国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日本二战后的迅速崛起,也与日本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直接相关。1953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了看板管理设想,经过不断完善,变成了准时制生产技术,于60年代和70年代在日本企业广泛推广。在同一时间,全面质量管理技术也在日本企业迅速普及。这两项管理技术的推广使用,改变了日本企业产品质次价廉的国际形象,树立了质优价廉的新形象,为日本树立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地位做出了贡献。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60年代美国人提出的一种基于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技术。但如果企业在库存量、交货期、生产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准确率达不到95%以上,这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人提出了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设想,期望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产品制造过程自动化、产品设计自动化和经营管理自动化。但在当时,计算机应用还不很普及,应用CIMS取得成功的企业明显少于失败或不成功的企业。于是,CIMS逐渐被企业资源计划(ERP)所取代。
企业资源计划(ERP)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集成扩大到企业供需链(包括供应商、协作单位、分销或代理商、维修服务站、客户等)的各个环节,形成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ERP虽然将一些手工的信息加工和数据处理工作由计算机来代替,但由于它的个性化程度很强,需要定制开发,定制开发的软件并不适合于普遍推广和大量使用。
近年来,各种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确实提高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水平,提高了各种专业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还没有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没有带来企业管理的革命性变化。
智能化管理技术是在提炼总结计算机网络时代成功企业管理做法的基础上,超脱各个企业的具体环境和具体行业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技术。它的推广应用有可能带来企业管理的革命性变化,带来企业效率的普遍提高,是企业管理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
并不是所有称之为智能商务或商务智能的软件就是智能化管理技术。目前大多数智能商务软件所代替的主要是重复性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交换工作。ERP系统在国内外应用的成效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只代替了企业经营中具体的操作性业务,但并没有将整个数据分析处理的水平上升到企业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程度。
北京智泽华公司推出的《智能化财务分析系统》,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学者的分析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经验,变成了一种可以推广使用的智能化工具,代替财务经理从事重复性的逻辑判断、指标数据分析工作,真正实现了被认为是复杂的和高专业要求的财务分析和经营诊断工作的智能化,可以说是典型的智能化管理技术。
智能化管理软件解决的并不是重复性的操作性管理工作,这些问题已经和正在由ERP、CRM等各种操作性、专业性管理软件解决。智能化管理技术要解决的是各种重复性的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决策性问题,这些问题是决定企业生死、效率和效益的重大问题,是企业管理者、决策者的智力和脑力劳动。
智能化管理软件所要代替的是人的智力和脑力劳动。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是由它的逻辑模型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决定的。和IBM公司研制的“深蓝机器人一样,只要智能化软件吸纳了多数专家的智慧,并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不知疲倦的分析计算功能进行分析判断,那么智能化软件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也将和“深蓝一样,高于任何单个管理专家。
智能化管理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某一专业管理领域,凡是需要人们重复进行脑力劳动、需要凭知识、凭经验决策的地方均可以开发和使用智能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