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永远的精神家园

2003-11-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海磬 通讯员 刘福明 我有话说

自11月15日开幕后,连日来,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流不断,前来参观《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的观众,每天都不少于几千人。展览主办方欣慰地对记者表示,近日来北京天气寒冷,可是还有这么多人来看展览,可见井冈山精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

走进展厅,只见400米长的红绸上密密麻麻留着参观者的签名,很多人意犹未尽,又在留言簿上抒发感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师熊则坤写道:“1997年,我专程到井冈山参观,为先烈精神深深感染,井冈山精神是一种力量,催人奋进,它将激励我们不忘过去,创造辉煌。”

1965年,伟人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挥毫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站在毛泽东的大幅照片前,当年的红一方面军士兵、86岁的老红军杨国斌眼角忍不住泛起泪花。他动情地说,1930年在井冈山脚下永丰县,我参加红军,只有13岁。70多年前,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我们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靠的就是井冈山精神,这是一笔精神财富,江泽民同志将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面对新时代赋予的重任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考验,我相信,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一定能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

毛泽东用过的油灯、朱德用过的扁担、赤卫队员的大刀梭镖……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交织着历史的风云,展示着辉煌的业绩。前来观展的观众伫立观看,凝神思考。来自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的付万军说,看展览,也是上一堂生动的党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并且深入持久地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教育,使井冈山精神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发扬起来。

71岁的江苏南通液压机厂退休老人顾楷得知展览的消息后,带着60多岁的妻子和妻妹,辗转两天赶到北京。虽然三人住的是一天20元的简陋旅馆,却花45元钱买了3张参观券。夫妻俩含泪向记者谈起了从前的艰苦岁月,慨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说,回去以后,一定要告诉孩子们,先辈们的鲜血不能白流,光荣传统不能丢。

在展览现场,一位导演和记者交流道,现在不少学生、年轻人满脑子充斥的是歌星、影星,以他们为偶像,去追逐、去崇拜,淡化了民族精神,我们应当反思,该向青少年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作品。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能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登台亮相,对教育引导青少年意义重大。

仅仅10多天,已有一百多个单位的党、团支部来到国家博物馆,把参观展览作为一次重要的组织生活。首都各大中小学也纷纷把展览会场作为课堂,精彩生动、别具一格的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党支部生活会不断搬进展厅。各界的热情,使得为此次活动付出许多心血的井冈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文兰感动不已,她表示:“这么多人来观展,这么多人关注井冈山,我们内心非常感动,作为井冈山精神的发源地,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次展览的主办方为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吉安市委市政府、井冈山市委市政府。据主办单位介绍,展出仅仅四五天时,广东、上海等地已纷纷前来邀请到当地展出,北京的一些观众也要求延长展期。河北省张家口等地百家少先队英雄中队,也将于展览最后一天在展厅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我们拥抱井冈山”主题队会。

深情的往事回忆、绽放的思想火花,展览成了一本厚实的爱国主义大教材,一个生动的民族精神大课堂。正如一位观众的留言所写,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这些如珍珠一样宝贵的革命传统精神,让人警醒、让人振奋、让人沉思、让人升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