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与科学有关的读物大都有点让人望而生畏。尽管有许多启蒙式的科普读物,但我相信,这种对科学的畏惧心理并没有多少改变。如何让不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也对科学感兴趣,如何激发中学生对科学的热情?这恐怕是任何一个科学写作者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由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牵头组织的“科学探索者丛书”,恰恰是一套对上述两个问题都给出了满意答案的丛书。
“科学探索者丛书”是为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由不同题材、大小适中的15本教材构成。它有四个指导原则:探索科学奥秘、指导探究性学习、知识能力并重、动手动脑趣味无穷。
据出版者所言,它已为20余个发达国家选为教材。这套书最让笔者感兴趣的有两点。
曾几何时,“策划”一词在神州大地上曾非常流行。但我这里所说的策划,却与通俗的所谓“出点子”有所不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这套“科学探索者丛书”每本书除了一到三位主要撰稿者外,还有二到五位不等的次要撰稿者。一位阅读顾问、一位跨学科的顾问、一位安全顾问。塔夫茨大学为此项目专门组成了来自不同科系(如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天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工程)的13人的评审组。所有的教材在写成之后,都要分别送给20多所大学的27位专家审阅,这些人大都获得相应学科的博士学位,且正在从事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程。之后还要从全美选出的26位中学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对内容进行审评,此外,还有25位中学老师用这些教材进行了试讲。最后才形成现在这种形式。就拿《从细菌到植物》一册来说,我这个从未学过生物学的科盲,也看得津津有味。比如在讲到生物体是否是来自非生物体时,作者在“探索”一栏中提到了雷迪和巴斯德的实验,还分别配上了说明过程的示意图,让人一看就明白。认真精选、贯穿全书的优美照片和精致的插图,更是相得益彰。全书每一章分成三到五节,在讲授内容的同时,也穿插着“学科探索”和“跨学科探索”两大主题。这些内容都有机地衔接起来,中间讲述的一些历史故事,更有助于增进读者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从中体现了人性的光辉。比如,在讲到传染病的传播与防治时,作者引述了1925年阿拉斯加州为防止白喉病的进一步蔓延,如何用飞机、狗拉雪橇等接力运输的方式,克服暴风雪和严酷的天气,终于在6天之内将抗毒素从1500公里外的首府安克雷奇运送到边陲小镇诺姆市的动人故事。我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加了,很愿意了解更多的内容。另外,本书在注重探索科学奥秘的同时,也向读者陈述了在某些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比如,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作者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也让读者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其实,这套丛书编者的苦心还在于,让普通读者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丛书中的每本都有长达18页、置于每本书末的“技能手册”。其中除了“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显微镜使用指南”属于传授知识外,另外的几部分是向读者表明,你完全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思考。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过程尽管千差万别,但都遵循一定的程序。比如“观察”、“推理”、“预测”、“分类”、“建立模型”和“交流”等。正如书中所述,“从某种角度来说,科学家就像侦探一样,把各种线索拼凑起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收集线索的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科学实验。”编者想告诉读者的是,这些技能并不难学习。比如,“对比和比较”、“应用概念”、“理解图表”、“因果推断”、“归纳”、“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都是在这套书中潜移默化贯彻了的,书末再加以总结,无非是想除去读者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
这套书真正做到了知识、能力、方法并重,动手动脑趣味无穷。你我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行动。
期待着更多的中学生和普通读者能通过这套书走进科学的殿堂。
科学探索者丛书(共15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原出版者:PRENTICE HALL开本:B5
出版时间:2002年10月~2003年4月
丛书共15册,包括《运动、力与能量》《从细菌到植物》《地球上的水》《细胞与遗传》《声与光》《动物》《电与磁》《人体生理卫生》《天文学》《地球内部》《化学反应》《地表的演变》《物质构成》《天气与气候》《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