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已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的日本富士通集团宣布,成立该公司第一家在华独资企业。在富士通之前,理光、松下、佳能等日本企业已在近期成立了在华独资企业,一股日本IT企业的独资之风正越刮越盛。
与美国、欧洲的不少大公司相比,日本IT企业在华设立独资公司的步伐明显地晚了。以富士通为例,它是日本最大的企业之一,1974年富士通就参与了中日海底电缆的建设,后来又陆续在中国成立了34家合资公司,在华员工总数达到15000人,却始终没有建立独资公司。相比之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才进入中国的美国思科公司,4年后就成立独资公司,反而是后来居上了。
成立独资公司,既意味着可以有更大的经营自由和收益,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一些日本IT企业长期不愿成立独资企业,与其对中国市场的定位有关。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许多日本IT企业看重的是中国便宜的劳动力,他们将中国视为生产基地,产品在华销售时往往委托中间商进行,在华设立的企业绝大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以降低风险。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计算机市场的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了日本IT企业的主要销售市场。中国庞大的电话用户和网民总量,也给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日本IT企业带来无限的希望。
正是为了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润,日本IT企业才纷纷决定成立独资企业,直接面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富士通还首次打破日本企业的传统,聘用华人担任其中国独资公司总裁。可以预见到的是,伴随着这股独资之风,日本IT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服务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