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9日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获悉,在第一期试点工作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后,有关部门将联合扩大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共享企业基础信息的试点地区,进一步探索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偷税漏税的有效措施。
12月1日,在成都召开的深化扩大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应用试点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定了第二批8个试点地区,分别是:浙江省、上海市、沈阳市、大连市、济南市、南京市、厦门市、成都市。
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管司副司长范坚介绍,企业在工商登记的信息对于税收征管工作来说非常重要,有一些企业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但没有在税务部门登记,直接导致了国家税收的流失。企业基础信息的共享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税务部门。
然而,企业基础信息的共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信息掌握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手中,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注册局综合处处长张明介绍,过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曾经尝试过与税务部门在某些方面进行合作,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共享。
2002年,新成立不久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挥部门间合作的组织、协调作用,推动了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的进展。同年10月25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的通知》,在北京、青岛、杭州、深圳4个城市开展了工商、国税、地税和质量监督部门之间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工作。不久,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又下发了《关于工商登记信息和税务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问题的通知》,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之间信息的顺畅交换、有效共享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第一批开展试点的4个城市,通过工商、国税、地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年的信息共享,已查出大量“漏管户”和“非正常户”。北京市在第一次税务与工商的数据比对中,就发现了上万条不一致的信息;青岛市共发现地税漏管户近2万户,国税漏管户近3万户,在税务部门登记而无工商注册的将近4万户;杭州市在工商注册但未作税务登记的企业占23.6%;深圳市也发现漏管企业8400多家。这4个试点城市通过基础信息交换,已初步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交叉稽核问题。
据青岛市国税部门有关人士介绍,通过对登记信息的比对、核实,每年至少可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管司副司长范坚说:“我们从各地发现的漏征漏管户中补征了一大批税款,这项工作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按照四部门的要求,各试点地区的信息应该按周(5个工作日)、日或在线实时交换。在试点工作推进较好的杭州市,已经做到了企业基础信息的实时交换。
在取得了第一批试点阶段性成果之后,四部门决定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在更大的区域和更多的城市进行尝试。国信办推广应用组组长陈小筑告诉记者:“选择浙江省这样大的一个区域作为试点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将通过浙江的试点,探索在多级行政管理体制下,工商与税务之间跨城市的交换模式。而选择西部城市成都作为试点,将为西部地区的企业信息共享提供借鉴。”据了解,试点工作从本月开始,四部门将在明年6月份全面组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