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使者

2003-12-16 来源:光明日报 鲁芳 我有话说

2003年10月是滕颖先生来华工作和生活50周年的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有关领导和师生举行了庆祝活动,向这位长期以来从事中日友好文化交流事业的使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滕颖先生原名藤原素子,1931年7月出生于日本爱媛县。早年出于对中国文化的酷爱和对新中国的向往,年仅22岁、风华正茂的她,坐着远洋渡轮于1953年来到了中国,时光荏苒,至今已是整整50个年头。来中国后,滕颖先生先是在河北保定的一所中学里教书,当过班主任,后调任河北大学。1978年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事研究生日语的教学工作。之后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哲学室工作,直至退休。

滕颖先生深深地热爱着中国这块土地,热爱着中国人民。虽然在“文革”期间,她曾因“资产阶级出身”和“特务分子”两顶帽子而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可是她仍然不改对中国的满腔热爱之情,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了中国。每每被问及原因,她始终这样回答:“我喜欢中国。”

滕颖先生热爱中国,也热爱日本,为了更好地促进两国友好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她自觉自愿地担负起了在中日之间进行沟通的使命。她曾组织并参加了中日哲学(伦理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为推动中日哲学(伦理学)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她也曾积极地为中国学生联系去日本留学事宜,并为留日学生提供了无私而热情的帮助。她还曾利用自己精通中日两国语言的优势,为当年出访日本的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同时,也正是在她的积极促动下,她的家乡与河北保定结成了友好城市。

在研究领域,滕颖先生也始终贯彻着促进中日交流的宗旨。她翻译了大量的日本哲学著作介绍给中国的哲学界,增进了中国学者对日本哲学的了解。她的主要译著有:松下幸之助的《实践经营哲学》,中江兆民的《三醉人经纶问答》,丸山敏雄的《人类幸福之路》。现在,她已是72岁高龄,视力衰退,但还在不间断地工作,日前正忙于将丸山敏雄的《纯粹伦理原论》再次译成中文。滕颖先生对于中日的佛学研究工作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她曾为“石头和尚肉身归还中国”一事,自费辗转于中国和日本之间,不辞辛苦,多方协商,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帮助中国方面查证肉身的来历和真实身份,并将研究结果著书出版,以示后人。

对于中国社会存在的失学儿童问题,滕颖先生也十分关注,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她不仅自己通过希望工程资助失学儿童,而且还动员并组织了日本的同学、朋友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来共同资助中国的失学儿童。由于这一活动纯粹是民间的、非官方性质的,因此,滕颖先生每次都面临繁重而琐碎的接待工作,而这种工作相对于她年迈的身体来说,已经是远远地超负荷了。

50年来,滕颖先生始终信奉并实践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号召,不辞辛劳、不计酬报、无私地服务于中日之间的友好文化交流事业,在她的两个祖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情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今年,正值滕颖先生来华50周年纪念,尽管滕颖先生一再强调不愿被宣传,不愿出名,但我们最终还是不得不违背她的心愿,从她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经历中,撷取了一些细小且不尽详细的片段,整理成文,以表达我们对她的钦佩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藉此向她表示我们的祝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