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都 诗意地栖居

2003-12-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米娜本报记者 田永胜 我有话说

成都市的“生命河”变美了。在该市洞子口乡的沙河畔,一河清波,两岸芦苇摇曳,鲜花吐艳,高大的银杏树上有许多白鹭栖息……就在去年2月,这里还是破房矮屋,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变化的不仅是沙河,整个成都市都在变。成都人在10多年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断地改善着他们的家园,也塑造着崭新的形象。

城市建设注入文化

两年前,成都街上随处可见花里胡哨的广告牌、出摊占道的小商贩、乱搭乱修的裙房……时任市长李春城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从治理“三乱”开始,拉开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幕。不规范的街面广告拆除了,以街为市的现象消失了,违章建筑不见了。紧接着,成都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沙河整治、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畅通工程等大手笔勾勒出城市崭新的容貌。如今,成都市已有各类公园42个,绿化广场94个,小游园85个,街头绿地57块,城区园林绿化面积达5500多公顷。

2年前,成都市的立交桥下多是“藏污纳垢”的场所。成都市肃清了桥下的不文明现象,打造“桥文化”,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去年元旦向市民开放的老成都民俗公园就建在人民南路的立交桥下。老成都民俗公园有古朴的青石小桥、富有情趣的民俗雕塑、体现成都旧貌的浮雕。三环路苏坡立交桥下的川剧文化艺术长廊每晚吸引了数百群众来这里散步、听戏。桥柱上绘着形形色色的川剧脸谱,桥下的两个舞台为川剧票友们提供了自娱自乐的空间。特别是夏天,这里更是高腔缭绕,喝彩不断。

成都的城市建设还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今年5月1日新落成的占地500亩的浣花溪公园,是成都市目前最大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它毗邻成都杜甫草堂,像块翡翠的园林把川西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镶嵌在自然景观和现代建筑艺术中,让市民在城里就能享受到“一座青山、一汪绿水、白鹭齐飞”的美景。这个公园引进的星级物业管理模式让每位游客感到亲切。公园里220个音箱播放着轻柔的民乐,“即刻清洁车”、“温馨服务车”、“安全保障车”随时在园里逡巡。如果你的衣扣掉了,园里的管理员会为你缝上;如果你赤膊进园,他们会劝导你;如果你自觉维护公园环境,他们会赠上鲜花,进行表扬。

市民修养明显提高

城市面貌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都市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变了、行为方式变了、精神境界也变了。“坚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通过创建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使市民素质在创建过程中不断提高。”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李春城一语道出了成都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真谛。

3年前来过成都的人也许会对这样一道“风景”印象颇深:市民在街边坐着大吃麻辣烫,甚至在街上打麻将。今天,当你再次来到这座城市,你会看到:在沙河边,在散落城市各处的小游园中,到处是散步、读书的身影;在遍布全市的健身路径中,到处是锻炼的人和嬉戏玩耍的孩子。

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春雨滋润万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们过去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不经意间已经被改变了。3年前,成都市民习惯了骑辆自行车,脚在街沿上一叉,随手就把菜买回家。现在,当市民们享受到美丽环境带来的实惠,维护环境就成为一种自觉。家住青石桥的胡辉师傅告诉记者,以前他家巷口摆满了菜摊、水果摊,又脏又臭。“现在每天宁愿多走几步,到离这200米的室内菜市去买。”

去年11月6日晚,成都市高新区金泰建材厂职工刘瑾驾驶一辆微型面包车途经成都三环路成绵立交桥时,不慎撞在立交桥反光膜上。刘瑾查询了20多个电话,最后通过市长公开电话找到了管理三环路的单位——成都市干道建设指挥部,又主动到干道指挥部缴纳了1900元的罚款。

这就是成都和成都人。一个越变越美的城市,一群越来越可爱的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