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是珠海人走出去参观外地的教育,而近年来却有不少外地的教育界人士来参观学习珠海教育创新和优先发展的经验。
珠海市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罗碧坚对记者说,这个转变来自珠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市之力,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上接连打了好几场硬仗,比如建设规范化学校、教育强区、名师名校长培训、“校校通”工程等都凝聚着全市人民的热情和贡献。
伴随着珠海大学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一场场基础教育的翻身仗在珠江三角洲打响。过去长期并存的城乡教育二元化结构在珠海迅速瓦解,城乡教育均衡化的理想首先在珠海西部农村变成了现实;珠海的高考升学率跃升广东城市群的前列;包含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终身化等教育理想的一座现代大教育立交桥展现在123万珠海人的社会生活中。
罗碧坚两年前调任到现在这个岗位时,市委领导就要求教育部门,把珠海教育由广东省和全国的“追兵”变成“标兵”。重压之下,罗碧坚意识到,她和同事们面对的是一场教育创新的“硬仗”。
不到3年,珠海吸引了国内17所大学,其中不少是著名大学落户那里,而它则腾出精力和财力、物力来大办基础教育。珠海的基础教育过去是:现代化的大学园区背后是校舍简陋、开课不足的中小学,群众对基础教育优质学位的旺盛需求达不到满足,教育成为制约珠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实现珠海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打的“硬仗”是教育资金的投入。罗碧坚向记者透露说,从2001年到2003年,珠海市财政拿出的建校资金就高达6.3亿元,重点投入到珠海主城区以外的西部农村地区,一次撤并39所薄弱学校和“麻雀”学校,兴建了7所规范化小学。主城区香洲投入2亿元,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撤并了十多所薄弱学校和“麻雀”学校,兴建4所规范化小学,全市的中小学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和城区边缘的外来工子女也能和市区中心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所提供的读书条件了。珠海新建的规范化小学一般都在36个教学班以上,每所小学投资3000万元左右,不仅按行政管理区、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和生活区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还设有电脑、语音、多媒体电教、音乐、美术等专门教室和阅览室、图书室、风雨操场、游泳池等配套设施。
罗碧坚把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看作比兴建规范化学校更为艰巨的一场硬仗。罗碧坚说,实现教育信息化,我们投入的不仅是每所学校有多少台电脑和多少间计算机室,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来构建全市的现代教育体系,拓宽教学领域,革新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全市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培养一支过硬的信息化师资队伍。珠海市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起了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和连通每一所学校的校园网,在教育科研、教学创新、师资培训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全面实现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