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乡人民怀念毛泽东

2003-12-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上图为毛泽东故居。本报通讯员唐大柏摄


缘起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全国各地以各种形式追思和怀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位于毛泽东故乡的湘潭大学,是在毛泽东同志亲自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一所大学,有着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特邀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佑新教授,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教授范贤超,湘潭大学数学系学生唐拓谈谈他们的感想和怀念之情。

主持人:各位都是来自毛泽东同志故乡的大学——湘潭大学,请谈谈你们与毛泽东同志有关的特殊经历。

李佑新(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我出生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可说是生长于毛泽东时代。我们是非常崇敬毛主席的。毛主席逝世后,我萌发了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念头,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师从海内外著名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汪澍白。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研究生毕业后,我就职于湘潭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主要是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教学。

范贤超(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教授):湘潭大学是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起来的,1958年9月10日他为湘潭大学亲笔题写了校名,并嘱“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在毛泽东的过问下,在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湘潭大学于1974年复校,1978年,国务院批准湘潭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20世纪70年代末,湘潭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室,后来又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汪澍白先生、沧南先生曾先后主持这里的研究工作,在海内外有相当的影响。我于1978年进入湘潭大学读毛泽东思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我对这个研究方向始终没有动摇过。我曾撰写过四本有关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专著,其中包括与李佑新教授合著的90万字的专著:《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我研究的动力来源于对毛泽东的崇敬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念。

唐拓(湘潭大学数学系学生):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幼年时,从爸爸的口中我知道,村民们对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毛主席十分敬仰,当然那时我还不懂得创立新中国的意义,上小学了,终于从长辈们口中明白了是毛主席带给了我们幸福生活,心里便很感激、喜欢毛主席了。这时候做老师的爷爷奶奶开始告诉我许多毛主席的故事,更要我以他老人家为榜样。很幸运,在念二年级的时候,电视剧《少年毛泽东》挑选演员,我被挑中了,在剧中成为了毛主席小时候的一名小伙伴。

主持人:作为主席家乡的大学,是如何利用“伟人的故乡”这一资源教育现在的学生的?

李佑新:湘潭大学长期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出版了许多著作,发表了大量论文。我们充分利用“主席故乡”的独特优势,使这项研究带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湘大哲学系从1978年开始,就招收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从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我们还接待过国内外的一些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员的来访,比如英国的施拉姆教授,并举办过多届全国毛泽东思想学术研讨会。

范贤超:据我了解,学校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充分利用了这方面的资源。学校校门口有毛泽东“湘潭大学”的亲笔题词,矗立着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诗词碑,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染。除了设置专门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外,学校每年还举行很多纪念性的活动,比如长征接力赛、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徒步韶山行等。每年一次的徒步韶山行活动,让学生走50公里到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陈列馆等等,使学生感受毛泽东的伟大人格魅力和革命经历。

唐拓:我小学和中学在毛主席亲笔题词的韶山学校念书。读大学了,我又进入了毛主席亲笔题词的湘潭大学。我们学校挂着一幅当年毛主席回韶山时,与当时学生们的合影。好亲切,好温馨,又让人崇敬。经过的人也大都会驻足瞻仰。人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发生,每当我不开心了或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总是习惯地来到主席故居前的池塘边,静静地走,静静地想。走过之后,总会得到启迪,得到指引。

主持人:从湖南韶山走出毛泽东这样的伟大历史人物,对这一历史现象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李佑新:毛泽东拔起于寒乡,成为影响深远的历史伟人,是由各种历史因素造成的。大体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时代背景、湖湘文化氛围以及毛泽东个人的素质。从时代背景来说,那个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社会动乱需要伟大人物安邦济世,民族危机需要英雄救国于倒悬。但是,这个伟大人物之所以诞生在湖南,的确与湖湘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湖湘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经世致用,从早期的湖湘学派到王夫之,从近代的魏源到曾国藩、谭嗣同直至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等等都是如此。尤其是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这种经世致用的致思趋向,使得湖湘学子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勇于担当的救世情怀。有大量的资料表明,湖湘文化的这种传统和氛围对早年毛泽东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范贤超:另一方面,毛泽东的家庭和个人因素也很重要。少年毛泽东深受母亲的影响,毛泽东在1919年写的《祭母文》中称颂“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母亲接济乡亲的博爱情操成为毛泽东拯民于水火的最初的心理基础。同时,毛泽东个人的智慧才气和宏伟抱负对于他走出韶山和湖南,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唐拓:我在电视剧《少年毛泽东》中扮演毛泽东的小伙伴时,亲身体验了毛主席少年时代的各种优秀品质。我跟着剧组东跑西跑,可以说爬山涉水,和“毛泽东”一起:在私塾里背诵《三字经》;给没饭吃的乞者送米;下雨时,帮老婆婆抢收稻子等等。虽然天冷又辛苦,但我还是很高兴做了一回“毛泽东”的小伙伴。我体会,毛泽东的伟大在于他热爱劳动人民。

主持人: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全国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性活动,极为热烈隆重。从这些纪念活动来看,有不少是集中在怀念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上。能从专业研究的角度谈谈你们的看法吗?

范贤超:新世纪对毛泽东的纪念活动有别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纪念活动,似乎更理性化,也更人情化。人们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时候,也更加怀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这一切打下的基础,同时也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的未来发展更美好的期望。当然,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大家怀念他的重要缘由。

李佑新:我认为,毛泽东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会从毛泽东那里读到他们那个时代所需要的东西。当代中国人从毛泽东那里体验到的是他的人格魅力,这当然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级别的领导干部人格上的更高期望不无关系。但也无疑与毛泽东本人的伟大人格魅力直接相关。用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格境界的标准来衡量,毛泽东可以说是在这三个方面都是伟大的。从立德来说,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胸怀和情操,是一座伟大而崇高的道德丰碑,是我们这个时代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以后最为需要的东西;从立功来说,毛泽东在历史上所建立的伟大的功绩,在近现代历史上无有出其右者;从立言来说,他的雄浑的诗词,成为千古名篇,而他总结全党智慧所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则成为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他所提倡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新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地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种问题的源头活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