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往多是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千里眼作用的测绘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作为一项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基础性事业,测绘在扶贫、建设、改革、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测绘,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和眼睛,离我们越来越近。
山高路险,同行的民工也曾哭着说要回去,但不论是陡崖峭壁,还是险滩激流,都不能阻挡测绘人的脚步。测绘人以自己精湛的技术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铺路石作用,在祖国大地上谱写着令人感动的测绘之歌,广西测绘局完成的拉平隧道测绘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响亮的音符。
气势滂礴的岩滩水电站位于广西,装机容量121万千瓦,为经济建设输送着强大的电力。但电站建成后,水位提高,水库上游部分革命老区出现较严重的内涝,困扰着数千少数民族兄弟的生产和生活,自治区政府把开凿拉平排涝隧道作为重点扶贫项目。
“恶劣”是人们对于拉平隧道测绘条件的形容。这不仅因为当地地势险峻、山高谷深;还在于隧道两端都位于高山峡谷中,出水口面临红水河,测绘控制网不能按常规步设;更糟糕的是:有关测量规范没有8公里以上隧道的技术规定,而该隧道长10.1公里,没有现成的技术指标可循。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广西测绘局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建立起高等级测量控制网。
在实际测绘中,自然环境的恶劣超乎想象:山高林密,遮挡了GPS系统的信号,经常只能观测到3颗卫星,达不到GPS测量规范要求;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近乎垂直的高山高差达500米,需要从谷底一直测到山顶;隧洞里不断发生岩爆和塌方,测绘人员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还要克服水汽浓重、烟雾弥漫对仪器的干扰,一步不差地进行着细致的监测校正……
工程从两端开挖,测绘人迎难而上,有关负责人一直攥着一把汗,他说1米施工造价高达1万元,如果监测稍有偏差,隧道难以贯通,面对这么大的损失,甚至做好了坐牢的准备。
“高精度贯通”是3年艰苦奋斗的结晶,凝聚着广西测绘人的心血:10多公里长的隧洞,纵向贯通误差仅为0.056米,远远低于允许误差范围。测绘人以绿水青山为底,完成了一份精致的“工艺品”。
人们每天接触到大量信息,专家说,80%以上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整合社会信息的电子地图因而被称为千里眼。测绘发挥眼睛作用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
该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拥有110、119火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12345市长公开电话,以及防洪、防震、护林防火、人民防空等众多公共应急援救功能的统一指挥调度平台。
2002年10月29日,南宁市二塘煤矿发生火灾重大事故,应急联动中心从接警到出警仅用了38秒,23分钟内110、119、120、122四个警种全部抵达现场,尽早控制了损失。2003年5月13日,一名非典疑似病人从广东经南宁回百色,应急联动中心在几分钟内就组织起相关警力,及时找到了疑似病人,控制了传染病源。
应急联动中心所以能出兵神速,电子地图功不可没。电子地图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首先,快速定位并进行智能分析——准确测算出每个报警电话的方位、距离,通过警车上的GPS设备确定所有警力的位置,很快确定最佳出警路线和最佳警力调度方案。其次,提供事发地点详细信息——只要点击任一地理坐标,与该坐标相关的地址、辖区、单位、法人代表、电话号码、电力线路的电流、电压、消火拴、水管出水量等情况即可悉数调出。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电子地图系统,是应急联动中心一个重要的基础子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比例尺规格的地理空间信息构成的“数字南宁市”,数据总量达5GB之多。
为了提供这套电子地图,广西测绘局采用当前最先进的真彩色航空摄影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短短的8个月内,集合了南宁市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护林防火、防震、防空、水、电、气等56类应急救助资源和相关经济社会各种信息。
南宁市主管副市长张冬梅说,目前,南宁市有关警力随时待命,有关单位在应急联动中心24小时接听电话,依据电子地图以最快速度做出相应决策。科技创新带来了体制创新。应急联动系统的建立,有效地避免了多警种、多部门的重复建设,节省了国家的号码频率资源,提高了救援的有效率,提高了政府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和服务市民的水平。南宁应急联动系统的建立得到了广西测绘局的主动、大力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