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独生子”美誉的解放军艺术学院,近年来,抓住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个核心,按照贴近部队,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要求,遵循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发挥综合性、多学科艺术院校的优势,运用现代教学设施和管理手段,强化艺术实践环节,突出军队特色,打牢理论基础,精通专业技能,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尖子人才脱颖而出,一种具有军队特色的艺术教育创新模式初具规模。
该院为打牢基础,解决许多艺术人才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对现有课程实行增、减、并、转,加大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比重,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对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修订。针对不同艺术专业特点,注意主干教材与辅助教材的结合,文字教材与电化教材的结合,正规教材与讲义、教案的结合。公共基础课及通用专业课优先选用全国、全军统编的优秀教材;自编教材按照“抓精品、补空白、有特色”建设思路,注重在总结有军队和军艺特色的教学成果上下功夫。艺术教育教学有口传身授、衣钵承传的特点,但直观有余而理性不足,易生门户之见和近亲繁殖现象。1999年以来,学院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挣脱出来,把“一对一”教学与“集体会诊”相结合、小班教学与大班上课相结合、形象化教学与理论性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取得初步成效。学院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共享,提倡教员跨系授课,学员跨系听课。并充分利用教育技术中心的现有设备和人才资源,分期分批制作了60多门课的电化教材,为艺术专业的函授及远程教学打好基础。学院在开通校园网的基础上,又分别在学院图书馆和办公大楼建起较大规模的视听室、电子阅览室和虚拟演播厅,音乐系还自筹资金建成了数码钢琴专用教室和多媒体数字化音乐教室等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
艺术重在实践。为此,军艺人将艺术实践作为重要“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该院军事表、导演系将过去三年级后再实施实践教学,改为一年级即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伴随学员学习的全过程;该院音乐系每周一次“红星音乐坛”教学活动,把“一对一”教学与“乐坛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讲坛、歌坛、论坛联为一体,并以参加全国电视歌手大赛为契机,定期举办“红星杯”新人新作音乐比赛,有效提高了学员的表演和创新能力;该院舞蹈系利用假期布置作业,组织学员自编自演舞蹈节目,开展“红星杯”比赛,给学员提供展示艺术个性和创作才能的机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该院党委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的又一思想。学院广泛建立实习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学员到部队实习,从基层官兵身上汲取营养。2000、2002年,学院军事文学创作专业98级、02级学员分别到甘肃武警和沈阳军区部队偏远驻地分散实习,经受了艰苦生活的锻炼,不仅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还写出了一批有质量的毕业论文和文学作品;学院文化工作管理系2000级学员深入济南军区基层部队教学实习,为基层连队培养文艺骨干300余人,既巩固深化了教学成果,又加深了与基层官兵的情感。美术系2000级学员深入北京军区偏远基层连队实地写生一个月,搜集了大量军旅素材,对军事题材绘画创作大有帮助。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该院各系都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引导学员结合所学专业,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形式关注社会现实。1999年以来,该院先后20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各种大赛、演出等实践活动,成绩斐然。
遵循艺术教育规律,走开放办学的道路,是艺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该院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利用院内外、军内外乃至国外教学资源,广泛展开学术交流,对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全军唯一一所艺术类院校,坚持“为兵服务”的办学宗旨不动摇,几年来,该院根据部队实际需要,先后举办文学、戏剧、音乐、舞蹈、俱乐部主任等方面的干部培训班16期,培训人才1094人,受到部队的欢迎。与此同时,学院还注重加强与地方以及国外艺术院校和团体的交流。他们先后聘请英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来院讲学交流。继组团分赴欧洲6国和东南亚3国演出之后,2001年和2002年又组团分赴俄罗斯、东南亚和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和学术交流,并在2002年春节与济南军区歌舞团联合组成民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为了更好地开放办学,学院成立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实验艺术团”、“解放军艺术学院电视艺术中心”,利用军内外文艺人才优势,通过联合创作、联合演出,拓展对外交流空间。这种以团体形式协调各专业人才,把各种社会性艺术实践活动作为开放办学的重要环节和渠道的教学方式,不仅给学员提供了展示平台,而且相继推出了“边关四季”、“军歌如潮”等大型歌舞和音乐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