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国有资本水涨船高

2004-01-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青岛啤酒是一张“名片”,更是一个“神话”。

在海外,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提起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会有许多人感到陌生;但提起中国的青岛啤酒,却几乎是无人不知。

青岛啤酒公司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企业。正是这个老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间,连续制造出几枚被业界人士称之为“大手笔”的“重磅炸弹”———先是利用3年时间一口气兼并了全国48家企业,拉开了全国大规模企业兼并的序幕;接着,他们又成功运作与全球最大的啤酒企业构筑战略联盟。

日前,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李桂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他们取得的成绩,这样说:“是百年历史铸就了青岛啤酒的国际品牌,是坚定不移地推行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改革,为青岛啤酒公司重铸新辉煌奠定了基础。”

产权改革,从“外包装”到引发企业机制的大变革

青岛啤酒公司是国家首批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1993年,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几家独立经营和生产青岛啤酒的企业组成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并分别在香港和内地上市了H股和A股股票。当时,同全国所有开始改制的企业一样,由于种种因素所致,青岛啤酒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似乎是不折不扣的“外包装”——产权的界定和股本的设计漏洞百出,被有关部门“扭”到一起的几家企业也是“貌合神离”。但正是这个“外包装”式股份制改造为青岛啤酒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竞争和进一步在市场中拓展奠定了基础。

应该说,正是由于产权变动,才引发出青岛啤酒公司一系列企业机制的大变革。

短短3年时间,青岛啤酒公司兼并了全国的48家啤酒企业,在全国引起震动。

在后来的几年间,青岛啤酒公司随着产权变革的不断深入,变得越来越“精明”,资本构成愈来愈趋向多样化。在深圳,他们以51%的股份与日本几家企业合资,然而,十多万吨的生产量中,青岛啤酒主品牌占了96%以上,得以迅速在深圳及港澳等地区扩大了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在南宁,青岛啤酒公司仅以30%的参股,便掌握了当地市场100%的经营权;在陕西宝鸡,他们以租赁的形式,便控制了年生产能力达35万吨的生产企业和当地以及八百里秦川的市场。

与A-B公司结盟,“神来之笔”演绎产权改革新神话

2002年10月,青岛啤酒公司与美国最大的啤酒企业——A-B公司签署的“战略投资协议”,被经济学家们称之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新突破、新“神话”。

根据协议,青岛啤酒公司将向A-B公司发行总金额为1.82亿美元的定向可转换债券,当这些债券在规定的年限内转换为股权以后,A-B公司将成为青岛啤酒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有人说,青岛啤酒公司与A-B公司的战略结盟,是青岛啤酒公司“少帅掌门”金志国的“神来之笔”。谈起有此构想的初衷,金志国这样说:“吸纳外资入股是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资本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必要手段。但向外国资本转让如此大份额的股权,决不仅仅是为了筹措一些资金,而是为了使青岛啤酒公司尽快按国际化公司的要求,改革运作方式和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架构。”

事实正是如此。目前,青岛啤酒公司与A-B公司的合作和交流,包括“战略、品牌、财务、技术和人力资源”五个方面的“最佳实践经验交流”,正在认真开展。这种面对面的近距离学习和交流,令职工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不久前,在青岛啤酒公司的一次股东大会上,通过了A-B公司的伯乐斯和雷纳德为公司董事和监事的决定。

去年,面对非典的影响,以及以大麦为主的原料大幅涨价、国内啤酒行业与国际资本进行新一轮的市场分割等冲击,青岛啤酒公司不仅顶住了压力,而且成绩骄人:产销量持续增长,出口同比增长了17%。

从三十多亿到近百亿,一个老国企“裂变”后的启示

以产权为主的系列改革,使青岛啤酒公司这个百年老国企产生了裂变。我们看到,从产权改革前的100%纯国有,裂变为上市后39%的份额,以及在随后的市场扩张和增发新股中,国有资本都在进一步稀释。特别是在与A-B公司合作后,青岛国有资本管理部门所拥有的国有资本将只剩下30%。另外,我们也看到,10年前,在尚未进行产权改革前,青岛啤酒公司的资产不过30多亿元,可如今,他们的资本已达到近百亿!

“在地方国营、民营资本、外资同步赢利的情况下,使国有资本水涨船高地保值、增值,这是国有企业的责任,也是必然趋势。”金志国这样认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