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脚下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的博士头衔分别来自美国、日本,荷兰和国内知名高校。他们痴迷在“人类语言、“人脑奥秘中,十几员大将聚在湖南大学语言学学科旗帜下没多久,就不时刮起一股股撩人的旋风:先是两年前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语言学系;尔后在一年前有了我国第一个基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认知科学研究所。至此,“一机两翼格局的学术团队已经形成。
语言学在过去五十年间经历了革命性的转变,由过去用人文科学方法研究人的言语行为,转向用自然科学方法,通过研究人脑语言能力,进而揭示人脑的奥秘。故而在概念上有传统语言学与当代语言学之别。这一前沿性基础学科在西方相当热门,在中国却是“门前冷落。近十年来,虽陆续有学者从海外学成归来,然终因缺少环境而孤掌难鸣。正是看到了这种状况,两年前,一批语言学博士相约以教授领衔组成团队,前后用了大半年时间,从四面八方陆续会集到当时正求贤若渴的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立志要在这座有着湖湘文化浓厚底蕴的千年学府,凭借团队实力,尽快让语言学“热起来。
团队组建之初,办公地点设在一个小庭院里,领衔人给它题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语言学世界又一村,是说要融入国际同行,在全球同行背景中去认识自己,建设自己,发展自己。团队成员学术上各有特点,各有不同的研究方向,集合到一起便形成该团队的核心研究方向,即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言习得。前三个方向是理论研究,后一个方向是实证研究。如此形成“一机两翼,相得益彰。
作为一门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不仅四个核心研究方向之间相互交叉,而且还有语言学本体与其他学科交叉,涉及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人类学、哲学、神经学、脑科学、方言研究、哑语、语言障碍等多门学科。它在湖南大学的诞生,迎合了湖南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整体发展思路。在校方给予必要资金和舆论支持的同时,该学科建设不只限于梯队本身,而且同时注重培养人,包括学生、老师。
建立八年一贯制的特色培养模式。这里培养一个语言学人才要经过本科两年,硕士三年,再加上博士三年,前后用八年时间。采用学分制,本科生从三四年级起接受语言学教育,学习相当于国内其他院校硕士生的课程。
让学生与导师一起承担课题研究。来自香港的美国博士李行德教授主持的长沙儿童语言习得研究课题组,集中了10来个硕士、博士生,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分别对五个出生8个月到一岁半的儿童进行语言追踪,全部项目完成要两三年时间,届时再公开语料库,可以免费自由下载,供研究者根据不同兴趣选用。这种研究可以回答非常深刻的理论问题,比如小孩是凭借什么会说话的?也就是要从人的生物属性上揭示人脑语言的奥秘。
追求职称、论文篇数,研究课题急于求成的浮躁之风在这里绝无市场。团队领衔人经常提醒大家要及时地了解相关研究动态,主张踏实做学问,团队内外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按不同研究方向组成相关阅读组,每周一次学术讨论。讨论的内容除了课题交流外,还要向本阅读组报告研究题目、内容,集体交流。这样一来,不仅研究成果可以共享,更重要地是享受研究的过程,有助于研究水平的提高。
组织国际、国内大型学术研讨会,或语言学沙龙。目前,他们已经搞了三次,都是高质量、高层次的前沿性对话。
目前这里有70多种国外语言学期刊,同时构建了相关实验室,有婴儿语言认知观察室、语音实验室、心理语言学实验室、语言数据分析室。所有这些都为团队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总之,缩小与世界的差距,让“热在西方的语言学在中国也能“热起来的梦想,正在湖南大学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