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资源禀赋,在分工中强调有什么发展什么,按照这种理论推断,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因而中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据此对中国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持怀疑态度。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不假,但是以此来说明中国只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竞争优势可能并不恰当。
新增长理论提出,在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进行投资,可以实现报酬递增。学习曲线表明,创新的突破与努力程度有关,也与边干边学的过程有关。把握好后发优势、寻找创新优势和利用好规模优势,就可以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奠定坚实的科技支持基础,中国也就一定会在从劳动力密集到技术密集产业的广阔空间同时形成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受到反倾销、技术壁垒等方面的限制,资本密集型产业受制于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约束时,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以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技术创新通常是新的技术产品以更加广大的市场和高得多的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为特征,在国际上普遍对技术密集型产业趋之若骛之时,我们绝不能对此袖手旁观。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就已经面对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内容开始逐步由质量和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市场需求的热点逐步转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两个方面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整体科技发展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较慢,对技术引进依赖较强;科技资源部门分割与地区分割突出;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严重;科技市场发育不够充分、企业在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充分确立等等问题,影响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推动效果。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如果科技发展继续以新的项目在原有的框架下运转,同样不会产生高的运行效率。对此,不少有识之士已经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浓缩高新技术发展于局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思路,就是认识到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要从依靠政策扶持向体制创新的方向转变,可见体制因素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重要性。
要使技术创新在更大范围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打好技术创新的基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首先要求转变科技增长方式,形成有利于调动和配置科技资源的制度与政策框架,因而必须使制度重于计划、规则高于命令、政策科技强于项目科技的思想在科技战略制定中得到充分体现,也就是将制度设计、机制设计、政策设计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战略制定的内容上强调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此相关联的是,在制定战略的目标上,也一定要解决好前移、高移和下移三位一体的问题。前移,就是面向学科发展的前沿,科技发展要以追赶和缩小差距为己任;高移,就是要面向广阔的产业前景,收缩和凝练具有高增值性和高扩张性的领域;下移,就是要面向企业竞争的前端,为企业的技术应用开辟空间。面向前沿、前景、前端问题,应该是中国总体科技战略制定的目的和出发点。要求科技发展战略在制定上除了科学家的主体参与外,还应该吸收产业界、企业界和经济界的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