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话说滚滚“汽车潮”

2004-01-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缘起

目前在北京等大中城市,购买汽车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汽车潮引发的环境污染、道路拥堵、停车占地甚至交通事故频发等社会成本也迅速攀升。如何应对汽车潮,怎样有效地降低汽车的社会成本,已成为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特邀几位专家及相关人士谈谈他们的看法和对策建议。

特邀嘉宾: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博士陆建华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总裁林雷

本期记者:张翼

本期策划:刘志达王保纯

挡不住的汽车潮

主持人:我国汽车市场的总需求已连续两年实现30%的高速增长,增长时间之长和增长速度之快都创下25年之最。专家预测,2004年国内汽车的总需求量将超过500万辆,排名世界第三。目前,各大中城市里私人购车已成为主流,汽车正在快速走进家庭。各位专家如何看待这股正在兴起的汽车购买潮?

石楠: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进入家庭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但汽车潮面临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就是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拥有量低的现实。多年来,城市规划专家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就是中国不能走美国的路,不能过分地依赖私人汽车,城市交通不能以私人汽车为主。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城市应发展不同形式的公共交通。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应该以快速准时的轨道交通为主,但由于北京缺乏遍布全城的轨道交通网,私家车成为一些要经常出行者的合理选择。

陆建华: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的转型,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汽车进入家庭的阶段已经到来。汽车的发展面临着来自道路、能源和环保三个方面的制约。中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但我认为,我们应当更多地将私家车的快速发展看成一种机会。

林雷:在新华信九年的汽车研究咨询中,我和同事们亲身感受到中国汽车市场从缓慢起步到加速前行,直到出现“井喷”的各个激动人心的阶段,目前中国正在进入汽车社会。从我们所进行的消费者调查可以看出,汽车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有车族感到出行便捷、活动范围增大,在交通方面节省了时间,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另外,有车后,很多人有了新的朋友圈,可以和伙伴们驾车远行。一些消费者说,拥有自己的车后经常能体会到一种愉快满足感。

充满挑战的汽车潮

主持人:在北京等大中城市,汽车进入家庭已不可阻挡,但汽车潮带来的社会成本也在攀升。有人测算过,北京现在最拥堵时车速只有5公里,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差不多。前不久北京南四环、京沈高速上发生的交通违章造成的车毁人亡事故也令人触目惊心。对于降低汽车的社会成本专家们有什么建议?

陆建华:私家车的发展将给我国交通的管理和投资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交通的建设和管理部门应把握这个大好时机,及时地调整投资方向和管理方法来适应新的形势。但目前城市交通的设施从软件到硬件都远远跟不上。道路的容量与汽车的增长应该是良性循环,现在显然是恶性循环,因为车的发展速度太快,道路建设跟不上。所以应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平衡,对私家车的增长通过一些政策进行适当的消费调节,但在道路建设和管理改革方面应该是快速的,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就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同时,公交系统要快速发展,发展公交系统并不是为了抑制私家车,而是在私家车发展大的趋势不能扭转的前提下,如何重构城市的交通系统,为没有私家车的人和整个城市交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林雷: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意味着社会资源的重新安排,社会规则部分地被打破,需要重新协调和规划,同时社会管理的冲突会加剧,在旧平衡被打破之后,有两种形式可以获得新的平衡,一种是技术的提高,第二是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技术的准备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是全球的技术准备已经非常成熟,我们拿来用就可以了,所以关键在于我们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现阶段遏制汽车潮只会使我们付出更大的经济成本,所以关键是要下定决心,靠发展来解决一切。

石楠:交通的问题不是仅靠修路就能解决的,交通研究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当斯定律”,就是说一般人认为修路会缓解交通拥堵,但当斯研究后发现,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种可能是道路畅通后,交通流将重新安排,其他地方的交通会被吸引过来,从而造成新的交通量而产生新的拥堵。三环修起来不到一年,四环修起来几个月,而五环取消收费不到1个月就开始拥堵,都是最典型的“当斯定律”的体现。

实际上,交通问题是最能体现管理能力的,通过管理的改善可以提高30%的交通通行量。北京的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和管理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过去车少时影响不明显,现在车流密集,任何一个小的事件都会被放大。汽车潮是对管理者的一种挑战,要求管理者从指导思想到行为模式都进行彻底的变革。如今很多北京开车的人都有一本厚厚的行车手册,复杂路段、违章多发点、堵车绕行路段的地图一页又一页。这暴露出的问题是,许多本来应该由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研究,并迅速采用专业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解决的问题,却要由驾车人通过原始的方法来面对。传统经验式的交通管理形式必须改变。

必须综合应对汽车潮

主持人:应对汽车潮根本出路在哪里?

林雷:既然我们可以让飞船上天,可以对付SARS,在应对交通方面也不该存在问题,而且我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也并不缺乏。关键是政府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汽车潮是“堵”还是“疏”,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如果是“堵”,就要运用各种资源努力建设快捷高效、能够承担大家所期望水准的公交系统。如果是“疏”,也能找到很多有效的办法。但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犹豫不决,既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社会服务系统的健全完善。

石楠:道路拥堵以及城市对汽车潮的不适应都是表面现象,都是由背后的一些原因造成的。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交通只是整个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一个像人一样的有机体的话,那么交通就是他的血液循环系统。交通和城市的其他系统必须有协调关系,没有系统的观念,仅采取局部或仅靠技术问题来解决交通问题都是治标而不治本。所以,核心问题在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合理关系。

另外,从大交通的概念讲,长距离的运输应靠飞机,稍短一些的靠铁路,再短的距离才应该以汽车为主,但现在这三者间经常错位,八达岭高速上跑的“大祸车”多为长距离的运货车。这也正说明,从深层次来讲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由于整个经济增长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各方面都不适应,整体交通运输表现出能力不足。受管理体制的约束,各种交通手段不能统筹协调。

陆建华: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着眼于长远,着眼于综合交通工程,从系统角度加以研究并解决,汽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综合交通系统建设。1月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会议提出,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考虑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整个运输体系的建设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

这是一个从长远角度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方案。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特别要借鉴国外发展智能交通的经验,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加强交通的科学化管理,用科学管理来减少交通拥堵。

目前,我们在交通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交通设施和管理理念的落后。我们正处于交通消费的转型期。私家车给我们的交通建设和管理将带来较大的改变,我们的交通管理要顺应这种转型,减少交通转型的社会成本。不能把汽车潮的到来当成一件坏事,要把私家车的发展更多地看成是一个机会,用以提升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

北京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全国甚至世界关注的问题。北京市政府正在积极想办法缓解。在这方面,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加快道路建设和交通改革,加大交通管理投入,在交通投资融资体系方面要进行大的改革,动员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建设,共同解决交通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