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门农民海外当老板

2004-02-01 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 顾华、沈健生、俞煜华 我有话说

本报讯五曲小桥,水上亭台……不要以为这是江南公园的美景,这是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农民郁建元的家。小桥流水旁边,是一个小型厂房和仓库,一捆捆被单、被套等家纺品正在装运上车。“这些东西在罗马尼亚十分畅销,每个礼拜我要出口一集装箱!”郁建元介绍说。

郁建元是海门市较早走出国门经商的。当年,郁建元五兄弟就是凭借这些家纺品,在国外走出一片天地来的。

江苏省海门市素有“家纺品之乡”之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该市三星镇农民就凭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走出国门,经营家纺品。从俄罗斯到罗马尼亚,从南非到尼日利亚,都留下了海门农民的足迹。语言不通,就靠一个计算器讨价还价,慢慢学;信息不灵,就一家一家地跑市场……顾伯平是其中的一位。当年他带着千把条被子到了南非。南非的消费水平不高,到了那边才知道生意也不好做。好在顾伯平脑子活,他看到别人的双面毛毯价高难销,便灵机一动,把其中的一面换成色丁布,价钱大幅度降低,销路一下子打开了。现在,顾伯平的泰发公司每年出口集装箱近300个。郁建元则把兄弟五人先后都带到了国外,他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等分别在罗马尼亚、南非、南斯拉夫等地创办了10个公司,家乡的家纺品、常熟的面料、浙江的窗帘布,源源不断地成为当地的畅销产品,到去年底,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他自己在南非的一个拖鞋厂年利润就达60多万元。郁家兄弟闯出了发财致富的路子,极大地带动了海门农民出国办实业的积极性,他们相继奔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南非等国,有的去帮忙,有的自己另立门户。

现在,海门有300多个农民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了200多个公司,昔日的“泥腿子”如今住洋房、说洋话、雇洋工、赚洋钱,成了标标准准的“洋老板”。其中,在人口不到千人的三星镇林西村,就有300多农民在国外办实业,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200多家公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