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与碧海蓝天孕育出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中原文明与海洋文明融合成了一片文化的沃土,这就是珠海。岁末年初,伴随着创建“文化盛市”工程的启动,珠海涌现出一股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市热”。
拂去岁月的尘埃,人们惊讶地发现,历史上的珠海决不是荒凉的“文化沙漠”,改革开放建特区前的珠海也并非偏远落后的小渔村,无知和冷漠曾经委屈了这个具有四千年文化底蕴的南海明珠和百余年来文化名人辈出的南国热土。
站在珠海市淇澳岛的沙滩上,珠海博物馆研究员肖一亭深有感触地说:“人们在这里无意中踢到沙滩上的一块石子,就可能是个千年文物。”作为南海史前沙丘遗址研究专家,肖一亭研究员认为,珠海的文化底蕴深厚得很,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珠海有6000年的人类活动史,至少在3000年前,珠海的先民就有了先进的航海技术、较大规模的渔业生产和玉石作坊,从西汉起,珠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记者在淇澳岛史前时期沙丘遗址上拣起几块瓦陶碎片,考古成果表明,它们正是三千年前新石器晚期人类的生活遗存,作为我国先民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和珠江口史前文明的重要标志,被中外学者称为“后沙湾文化”。从1989年发现的高栏岛“藏宝洞”、宝镜湾摩崖石刻画、南宋王朝最后的覆灭地以及渔民打捞上来的唐代陶瓷等先民遗迹,专家们断定,千年的珠海是一个藏在深闺的中华民族海洋文明和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梅溪牌坊家歌,会同古村唐家楼。容闳学堂连海外,白石老街炮声吼。”这首地方民谣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香洲区区委书记黄晓东感慨地说:“珠海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数百年来与大洋彼岸不间断的往来沟通,使这里诞生了东西合璧的陈芳故居、‘共乐园’别墅、会同古村等古建筑群和洋溢着开拓探险精神的家歌,孕育出了容闳、唐绍仪、杨匏安、唐廷枢、徐润等中国现代史上的不朽先驱以及珠海人民勇敢抵御和打退外族入侵的历史见证——淇澳岛白石街等文化遗产。”
展现珠海历史名人风采的梅溪牌坊每年吸引着上百万的海内外游客。以梳理和研究百年珠海文化而著称的刘云德教授对记者说,从某种意义上看,珠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一度被低估了。人们一谈起珠海,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它在短短20多年间如何从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其实,这是不了解珠海和我国近代海洋文明的一种讹传。比如,早在1909年,珠海就建立了面向东南亚和海外市场的无税商埠,探索救国兴邦之途的珠海先人们就在今日的唐家湾相继建设无税商港、开放口岸,设立港区、海关,开辟远洋航线,这里引进海外华侨资金生产的“幸福牌”和“银光牌”煤油由此而畅销上个世纪初的港澳市场。19世纪夏威夷首富陈芳在叶落归根后,带给他家乡珠海梅溪村的是凝聚着西方文明的柴油发电机和饮用自来水。同时代的珠海少年容闳不仅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获得外国高等学府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而且亲自选拔120名中国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先河。1836年珠海淇澳岛民众自发抗击外族侵略者取得的胜利为近代中国屈辱史增添了难得的一抹亮色。珠海北岭村里的愚园却是被上海人引为自豪的“愚园”主人、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先驱徐润的真正家园。
珠海市委书记方旋向记者表示,“广东的经济总量虽然连续几年为全国第一,但人均GDP却不及上海的四分之一。与长三角比起来,珠三角的区域竞争力也在减弱,差距在哪里?首先是文化和人的素质差距。广东提出创建文化大省,珠海着手创建文化盛市,都是着眼于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和一座城市的文化竞争力。珠海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创办大学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就是为在‘文化盛市’工程奠基,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腾飞插上文化的翅膀。”
“珠海正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春天。”珠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凤亦凡形容珠海创建“文化盛市”是一场上下互动、全民参与、声势浩大和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从2004年起,市政府每年拨出5000万元专款,并逐年递增1000万元,用于兴建一批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展览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历史名人纪念馆等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一种有利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市场机制正在人们的探索和期盼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