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2004-02-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如何联系教育工作实际,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青岛市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筹措资金,逐年加大减免生活困难家庭学生费用的力度;组织城市的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子”等形式,实施教育帮扶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难、生活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政策导航,不断完善帮扶机制

近几年来,青岛市先后出台实施了《中等及中等以下特困居民子女就学减免费用的管理办法》、《关于建立中小学人民助学金制度的通知》、《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费用保障办法》,不断完善全市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费用的保障机制。

2003年,根据形势的发展,他们又制订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学生减免资助工作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免收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开展“两免一补”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免学杂费、教材费和发放生活补助),将减免资助的范围扩大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仅这一年间,该市共减免学杂费的各类困难学生达3.2万人次,减免金额43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万人次,资助金额100万元。1995年,该市创办了为农村特困家庭子女设立的“致明班”,从这个班毕业的239名学生,有232名学生升入了本科院校。去年,他们又筹资为城市特困家庭子女设立了“弘毅班”。另外,他们还从2004年开始,取消了外来务工人员和国外来青岛投资人员子女的借读费,使他们在子女就学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据青岛市教育局局长杜小悌介绍,从1996年至今,青岛市已累计减免学杂费的困难学生达14.4万人次,减免金额达1512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82万多人次,资助金额643万元。

全员参与,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学生

去年上半年,青岛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心结对帮扶”活动。这一活动先在市区进行,短短几个月时间,教育工作者们便与市区的5551名生活困难家庭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接着,这项活动又向12区(市)延伸。近一年来,该市共有36456名教师参加了这项活动,占在岗教职工的50.4%;共结对帮扶学生28670名,走访困难家庭累计83427户。他们还启动了“名师爱心行动”,组织特级教师开展义务辅导困难家庭学生、义务巡回讲学等活动,仅去年,青岛市名师义务辅导讲师团便为家庭困难的中学生举行集中辅导17场次,平均每场听课学生近300人次。

另外,去年在青岛教育系统内还自发建起了56个“爱心基金”,各类捐款总数已达200多万元,其中教师捐款61万元。

城乡手拉手,真情关注农村教育

关注和大力扶持农村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

近两年来,青岛市结合城乡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优势条件采取了多渠道、多层次的扶持措施。首先,他们结合开展“名师爱心行动”,建立和完善了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制度、名师联系镇(街道)和薄弱学校制度,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市区中学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点联系乡镇和学校,扶持和帮助农村地区偏远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目前,该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已与154处学校签定了《名师联系乡镇协议书》,42名特级教师已进行巡回讲学217场次。另外,该市还建立了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规定城镇现有3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将来晋升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经历,同时逐步扩大应届毕业生新任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先行任教、后进城的比例。

据杜小悌介绍,如今青岛市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已全面展开,他们已开始组织市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先行一步,与农村办学困难的学校签定3至5年的结对帮扶协议,通过教师定期交流培训、联合举办教研活动、经济支持等形式,进行实质性帮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