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亲子鉴定,在尴尬中逐渐升温

2004-02-08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我有话说

春节后的头几个工作日,江苏省人民医院亲子鉴定中心就接待了近20例要求做亲子鉴定的家庭,这几乎是往年两个月的工作量。鉴定中心7名工作人员即使加班加点,仍然忙不过来。这尴尬的“红火”,让工作人员感到非常惊讶。

亲子鉴定人数逐年上升

据鉴定中心负责人苏恩本博士介绍,亲子鉴定中心2001年5月成立后,至今已经做了300多例鉴定。开始因为和司法部门联合,并不对外开放,所以一年只有几十例。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向社会开放后,来做鉴定的人就明显增多(当时双亲和子女三方必须全部到场),而推出更为先进的单亲鉴定以后(只需带上身份证和户口本就可以了),人数更是激增,基本上每个星期就有十几例,一个月的鉴定数量几乎达到了以前一年的数量,全国各地的都有,以江苏和安徽等地为主。

据了解,有85%的鉴定者最后都确信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做亲子鉴定者从普通的农民、工薪阶层、高级知识分子到富翁都有,其中以富翁和农民比较多。

亲子鉴定折射信任危机

苏恩本分析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信任危机。比如一些人包养“二奶”生下的孩子,因为涉及到将来的财产继承问题,所以希望做个亲子鉴定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亲生的。而农民比较多,是因为丈夫常年在外面打工,回来后发现妻子的行为有所改变,而且有人对孩子越看越不像自己的,不得已只能通过做亲子鉴定来解决自己的疑虑。

目前采用DNA基因鉴定技术,错误的几率不到百万分之一,但再低的错误率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100%的不幸。专家指出,做亲子鉴定之前一定要慎重斟酌,不能动不动就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就要做亲子鉴定。这很可能会造成不少家庭夫妻间的信任危机而不利于家庭和睦。

亲子鉴定是把“双刃剑”

南京市有关专家认为,亲子鉴定实际上是把双刃剑,尤其当孩子被证明没有问题,一个妻子在无端被丈夫怀疑“红杏出墙”时,她所受到的感情和自尊上的打击是难以忍受的。

一些心理专家分析认为,目前社会中婚姻状况的不稳定、婚外性行为的增加和非婚生子情况的频繁出现,才造成了亲子鉴定如此备受关注。实际上,这也反映出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危机,人们对鉴定的结果的关注,更多的是对配偶“清白”的关注。而亲子鉴定的结果,尽管可以证明孩子与父母是否存在血缘关系,但却不能由此断定一个人的忠贞。这些问题,绝不是一次亲子鉴定所能承载的,而根本的解决之道,只能依赖于社会、舆论和道德的约束。

亲子鉴定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我国尚无法律来对此规范。目前社会上争议最多的是:一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何种情况下可以做亲子鉴定或不可以做鉴定;二是亲子鉴定可能会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受伤害最大的是无辜的孩子;三是法律学上的父亲该不该对非亲生孩子尽抚养义务,或生物学父亲该不该对非妻生的孩子尽义务;四是亲子鉴定结果能否作为法律纠纷上的证据。

但也有人认为,人人都有知情权,如果连自己抚养的孩子还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亲生的,有悖于伦理道德。亲子鉴定的发展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亲情信任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新华社南京2月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