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记者走进浙江省临安市陈金水的家。这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党的十五大代表的家十分清贫。
70平方米住宅,两室一厅,厅内两沙发一茶几,三两人便感转身难。
“1985年搬进,一直在茶几上吃饭——放不下桌子。”陈说。
名震全国的老先进清贫若此,退休后能否创点收?
“好几个单位要我去,名片也印了,年薪多少多少,报酬若干若干,我没去,没时间啊。”他说。
年已七旬,退休多年了还没时间?忙啥呢?
“管闲事”。
陈1996年成为全国宣传典型后,曾赴十数省市作报告,一个月最多做过36场,一时名震寰宇。
出名后,群众纷纷来找,求援的,告状的,群众信任他,这种信任足以使他一年忙到头。
临安市锦城镇(现街道)的青柯村和联合村紧邻,两村都有本难念的经:行路难——那条石子路,天晴满天尘,下雨满地泥,群众一再向有关部门要求建柏油路,未果。
2001年4月某日,两个村派代表找到陈。
“你是名人,你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农民代表说。
陈旋即起身找到市长。未等他说完,市长已操起电话。
“……这条路有没有列入计划?已列入?资金不够?追加!”
4个月后,10公里长的柏油路修到了两个村的村头。
此后不足月余,某日,30多个农民又来到陈家——又求援来了。
原来,路通了,可公交车却未通,沿途仅10个村,客源少,开通班车要亏损。公家不开自己开,村民买了车,准备自搞营运,可有关部门又不批。
听罢投诉,陈忙下乡调查。10个村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1400多名学生,汽车不通,学生上下学不便。公交车不开,总该允许农民自己营运。他又管开了“闲事”。
一次,两次,若干次,无动于衷。
陈恼了。那天,陈赶到镇里,恰逢市里在该镇召集有关交通的会议,他赶到会场,会议未开始,他却讲开了话:“管交通的各级领导都在……这可是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如果你们的孩子每天来回赶路上学,你们能不解决通车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会一直找你们,直到解决为止。”
不久,问题终于解决。车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