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北京市儿童艺术剧团,也有了新的身份——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由北京青年报社控股,北京市文化局下属北京市文化设施运营管理中心、北京市教委下属北京高校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北京电视台下属北京电视事业开发集团和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四家企业共同参股组成。作为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一个突破口,改制后的北京儿艺实力大增,信心十足地向演出市场迈进。
北京市儿童艺术剧团成立于1986年,现有演职人员83人。十几年来,北京儿艺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同时创作并演出了《雪童》、《想变蜜蜂的孩子》、《红领巾》等多部儿童剧,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奖等多种奖项。北京儿艺的足迹遍及全国许多省市,还应邀出访过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
儿童剧及儿童剧团在演出市场上往往被称为“小儿科”,剧团小,实力弱,票价低,在艺术再生产上往往捉襟见肘,缺乏市场竞争力。谈到改制给北京儿艺带来什么变化时,公司总经理王颖说,这样的整合有两大优势:一是依托媒体的推介优势加大儿艺剧目的宣传力度,而且媒体自身所拥有的经验和理念将激活儿艺的艺术创作与生产;二是借助教委、市团委组织青少年活动的优势,培育儿童剧演出市场。王颖解释,改制后的北京儿艺将实行企业化管理,采用聘任制,剧目生产也要先计算演出成本,实行多劳多得,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制给北京儿艺带来的最大实惠是增强了经济实力,4200万注册资金,为儿艺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北京儿艺院长洪连成深有感触地说,儿童剧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以前的演出在京所定票价为每张15元,在外地才三、四元一张票,但每一部戏的投入和成本却不比成人剧少,因而儿童剧创作和生产一直十分艰难,一些与儿童相关的产业的开发更是无从谈起。如今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儿艺如虎添翼,艺术生产与创作信心十足。他透露,改制后的儿艺在完成原有创作、演出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新的精品。为此,儿艺与北京《新剧本》杂志社共同向社会重金征集剧本,20万元征集一部儿童剧剧本,这在国内是一个“天价”。洪院长说,缺乏优秀剧本是目前国内戏剧院团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前戏剧稿酬低,许多优秀剧作家都转向写影视剧本。新北京儿艺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力量,如今出重金觅求好剧本,争取打造既有艺术水准又有市场效应的精品剧目,以确保北京儿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课本剧一直是北京儿艺的优势。新儿艺将继续排演课本剧,首先从中小学课本中精选50个素材,在全国范围内竞聘50名导演,在北京挑选50所中小学校,组成一对一的创作演出团队,分别拍成30分钟的电视短剧,每部剧中至少有一个角色由该校师生扮演。这一系列短剧既可在电视台播出,又可由儿艺排演成舞台剧演出,而且吸引师生参与,无疑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改制还可以带动儿艺相关儿童文化产业的开发。儿艺以前没有精力和实力搞多种开发,而今可以在儿童剧创作演出的主业外,打造儿童文化产业链,如参与公益青少数字电视频道,经营制作儿童电视专题节目、综艺节目以及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开发儿童剧衍生产品,代理销售国内外知名儿童品牌;结合自身艺术特点,开展短中期青少年艺术培训;筹建北京儿童艺术中心,打造国内外具有一流品牌影响的现代化儿童剧场,凸显“快乐教育”和“人文奥运”的主题等。尤其是中国卡通的开发,市场潜力很大,北京有300万少年儿童,全国有2.3亿少年儿童,但眼下孩子们看的多是美国迪斯尼和日本的卡通片,因而打造中国的卡通,占领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大阵地,已成为新儿艺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