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陈桂棣、春桃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在中国作协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对于该书已经引起的重大社会反响来说,这个会似乎落后了一步,虽然这部书上个月刚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全景式记录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报告文学,竟能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该书以难以想象的快速升至全国各地不少书店排行榜的首位,首版3万册已经销罄,现在每天仍有几十个求购函电联系出版社和作者。主流媒体纷纷以久违的严肃口吻评价此书,称之为“有分量的力作,震撼人心。”有新闻工作者撰文说“该书让我们这些自诩维护社会良心和正义的记者们感触良多。”新浪网更是前所未有地在“财经频道”连载该书,引发网友大规模讨论。
这是一本怎样的报告文学,有何魅力让习惯了时尚阅读的人们对它抱以激情?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陆学艺说:“这部书是20世纪末中国农民问题的全景式记录,是历史的记载,是会长期保留下来的。”评论家何振邦说:“我们很长时间没看到如此直面人生、与严峻现实直接对话的作品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说:“该书的成功在于题材重大而敏感,系统性地关照中国最大、最关键的农民问题,现象揭示与理论评述完美结合,并提出了农业体制综合改革的新思路。”
《当代》杂志副主任周昌义提供了一个颇有意味的事实,该杂志的读者调查结果显示,在2002年最不受欢迎的纪实报告文学栏目,到2003年一变而成为最受欢迎的栏目。其原因在于这一年里,他们编发了《矿难如麻》、《蓝衣社碎片》、《中国农民调查》(节选)等一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
这引发了与会者的反思。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张胜友、中宣部文艺局路侃、人民日报郭运德等指出:为什么现在关注弱势群体、直面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少?矫饰和逃避会不会让越来越多的写作者作茧自缚?文学对社会的责任不应该是被动的,中国读者是有阅读素养和政治热情的,作家仍然需要济世之心。希望《中国农民调查》在促使更多人关注、了解、体察中国农民生存的严峻并加速解决问题外,也为我国报告文学写作重归现实道路点亮明灯。